约12630字。
16.2《六国论》训练检测卷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保全,形容词用作动词
B.奉之弥繁,攻之愈急 弥:更加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快速
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劫:胁迫,挟持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下咽(yàn) 思厥先祖父(jué) 抱薪救火(xī)
B.如弃草芥(jiè) 暴霜露(bào) 弊在赂秦(luò)
C.燕赵之君(yān) 洎牧以谗诛(jì) 为国者(wèi)
D.当秦相较(tǎnɡ) 革灭殆尽(dài) 日削月割(xuē)
3.下列对课文第三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作者肯定了燕赵“用兵之效”,也点出了“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说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当初不这样做,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 互:相继。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义:道义。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确定。
D.非兵不利 兵:兵器。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思厥先祖父 B.可谓智力孤危
C.至于颠覆 D.盖失强援
二、文言文阅读
根据《六国论》第3段,完成题目。
(原文略)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人未尝赂秦 未尝:不曾
B.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是故:因此
C.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不免:赦免不了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革灭:消灭
7.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的根据是什么?选出全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 )。
①齐人勿附于秦
②斯用兵之效
③李牧连却之
④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⑤智力孤危
⑥三国各爱其地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⑥
8.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
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D.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9.将以下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