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840字。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综合复习卷
一、情景默写
1.默写。
(1)一城春风吹不走李白的满腹乡愁,客居异乡的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_____,_____”抒写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一轮明月道不尽王维的淡泊心境,身处林中的王维在《竹里馆》中以“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与明月做伴,独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的美好境界。
(2)古诗文阅读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郭茂倩探讨乐府诗,“_____,_____”(《木兰诗》)展现花木兰战场生活的艰难苦寒与战争的艰苦卓绝;与韩愈漫步于晚春时节,他看到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脱口而出“_____,_____”(《晚春》),这是诗人留恋春光,珍惜花木在春光中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其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采。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着深刻的甲(A.底蕴B.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分岐、隔阂乃至冲突,与观众乙(A.分享B.共享)对儿子的教育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慨。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
(1)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为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至苍溪【注】
陆游
骑驴夜到苍溪驿,正是猿啼月落时。
三十五年如电掣,败墙谁护旧题诗?
【注】诗序:“自春来,数梦至苍溪,五月十四日又梦。”苍溪在四川,杜甫曾在此题诗。作此诗时作者八十二岁,与苍溪相隔万里。
3.诗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对比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③”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④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⑤以时发者也。
(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语出《周易》,意思是君子避世,乐在其中,故无烦闷,即使不为世人所赞同,亦无烦闷。不见是,不被赞同。④萧艾:艾蒿,味臭,喻指小人。⑤含章:包含美质。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亭亭净植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陶后鲜有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