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090字。
《劝学》同步练习
《劝学》理解性默写
1. 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资与其他人并无差异,通过“ ” 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荀子的《劝学》中,也论述了学和思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4. 荀子在《劝学》中以劣马为喻,强调坚持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良马设喻,来说明学习都不能一蹴而就,要勤于积累。
6. 荀子在《劝学》 中认为,“ ”也不足十步远,“ ”的“不舍之功”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
7. 《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学习需要用心专一;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劝学》中说让远方的人也能看到自己就“ ”,即使 “ ”也会有好的效果。
9. 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论证学习要坚持不懈的两句是:“ , ”。
10. 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引出要广泛学习不断自省以成君子的结论,强调了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11.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12. 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望远的比喻,说明学习的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13. 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14. 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反面说明要想远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必须一步一步地积累。
15.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积累善行能够成就美德,使人达到极高的思想境界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劝学》
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学不可以已
4.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5.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6.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7.蟹六跪而二鳌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8. 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
9.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14.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5.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虽有嘉肴》《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