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2790字。
湛江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中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卷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023年7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阅读答题卡上面的注意事项,所有题目答案均答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选择题时,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鲁迅小说中,看客群体始终是以模糊不清的群体方式存在的,他们更多的是无名无姓, 无思想无意识的一群麻木不仁的人,甚至有时候他们仅仅只作为小说的背景或者人物生存的
环境而存在,但却能够使人感到强烈的压迫,压抑,甚至“吃掉”“狂人”。这样的力量群
体更多的是一个个象征性的符号,是一张张大同小异的面孔。鲁迅在描写他们时往往以他们身上的某种特征来作为他们的称谓,例如“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等。外在形象的模
糊的原因更多的是他们内心的空洞苍白,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意识,没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浑浑噩噩的生活使他们既可怜又可悲。而鲁迅小说中的看客描写,并没有仅仅停留
在外貌特征的勾勒描绘上,而是更注重从他们的内心深处来挖掘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内在灵魂的深处是愚昧无知,是精神极度空虚,是思想自私自利,不思进取。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几乎都是无知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知,所以他们的生活才会是百
无聊赖,对周围事物有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有着狂热的态度,对低级趣味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痴迷其中。因为无知,所以对别人的痛苦冷眼旁观,没有自己的思想判断,愚昧地实施着
冷漠的语言和行动暴力。在鲁迅的作品《呐喊》中,围观的人虽然拥有着健壮的体格,但是
他们却都是病态的,麻木的神情,无知的精神,把自己的同胞被杀头当作盛宴来欣赏。这也是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鲁迅认为只从身体上拯救国民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更多的是需要精
神上的教育和拯救。
精神世界的空虚造就了他们的无情和冷眼旁观。在他们的眼里,现实生活就是由一出出
戏构成的,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剧,对于他们来说都算是“好戏”。他们碌碌无为,对生活没有任何的期待和向往,总是以别人的痛苦来当作自己的快乐。在生活中把别人的悲剧当作茶余饭后谈笑的内容,不停的嘲讽和讥笑别人使他们感到无比的快乐。在每一次的围观中,
他们都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只需要看就行了,用不着参与,用不着付出,甚至还可以在高兴之余戏谑一下被围观的人,没有丝毫的人情味。《孔乙己》中的掌柜和民众完美的诠释了这些,他们在酒馆期待着嘲讽孔乙己,使一次次陷入困境的孔乙己也不能得到嘴上的饶恕。在平庸枯燥的生活当中,对他人生活中痛苦的窥探成为他们寻求消遣的方式,这种消遣又恰巧的建立在别人的悲伤和不适中。
在鲁迅的小说中,看客自私自利,不思进取,是一群浑浑噩噩度日的可悲小人。他们中
无论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下层民众都认为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要,哪怕是别人的生命。看客自私的同时是他们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他们的眼里,只要能够有口饭吃,不
会在街头冻死饿死就十分满足。看客们的生存环境即便不尽如意,但是他们从未想过改变,他们日复一日的沉溺于此,安于现状,在这种不思进取的思想指导下,他们失去了自己的精
神,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在面对复杂的人情世态时,看客们只是活着,快乐和痛苦在他们的心中留不下任何的烙印,转眼间都被自己所遗忘。
(摘编自《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
材料二:
从客观角度分析,“看客”旁观的行为有其历史渊源,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 愚、规民行、限民言,早已经麻痹了群众,迫使百姓收起了对他人的爱与对社会的责任,不
敢有这样高尚的权利,只能接受管理这一单一的义务。他们用无情冷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小说中看客群体大部分外在形象模糊,甚至只是象征性符号,只代表小说的背景, 但使人有强烈的压迫感。
B.鲁迅认为看客群体大多体格健壮,但精神是病态的,因此鲁迅决定弃医从文,要从精神 上教育和拯救他们。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鲁迅小说中“看客”行为在现实的翻版,侵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助长着不正风气的蔓延。
D.鲁迅知道学医不能济世救民,于是弃医从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民的思想,打破了 铁的“黑屋子”的困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看客们内心空洞苍白,精神极度空虚,生活浑浑噩噩,所以鲁迅对他们的描写是以模糊 不清的群体方式存在。
B.鲁迅小说中,无论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下层民众都认为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利益更加重 要,哪怕是别人的生命。
C.在封建制度下,作为百姓们接触外界的唯一渠道和“娱乐”方式,“围观”这一畸形现象被认为是正常的。
D.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爱心捐款等社会互援形式受推崇,这使人们有可能去爱别人,承 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3. 下列选项中描述的情节产生的根本原因与材料二中“看客”行为产生的原因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即使穷困潦倒,也不愿脱下那作为读书人标志的“又脏又破”的 长衫,还用手一个个地排钱,来显示自己的身份。
B.《故乡》中的中年闰土,与我再次相见时,对“我”毕恭毕敬,生疏的一声“老爷”使 得亲密无间的童年玩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壁障”。
C.《阿 Q正传》中的阿 Q以为革命就是喊口号,于是高喊“我要造反,我要革命”;以 为革命就是盘头发,用一根筷子把盘起的头发插上。
D.《祝福》中的祥林嫂听了柳妈的话,用辛苦积攒的工钱捐了门槛,她认为自己已赎罪, 便坦然地去拿祭祀的物品,但遭到四婶的呵斥。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关于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 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5. 下面的语段是《阿 Q 正传》结尾对阿Q 被杀后看热闹的群众的描写,请结合材料一,分 析这些“看客”们的心理特点。(6分)
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
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 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延安街市记
贾平凹
街市在城东关,窄窄的,那么一条南低北高的坡儿上;说是街市,其实就是河堤,一个
极不讲究的地方。延河在这里掉头向东去了,街市也便弯成个弓样;一边临着河,几十米下,水是深极深极的,一边是货棚店舍,仄仄斜斜,买卖人搭起的,小得可怜,出进都要低头。 棚舍门前,差不多设有小桌矮凳;白日摆出来,夜里收回去。小商小贩的什物摊子,地点是
不固定的,谁来得早,谁便坐了好处;常常天不明就有人占地了,或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