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 约18680字。
2023年春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以来,东西方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古希腊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提出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的重要性。而美育之于数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亦功不唐捐。上古时期,中国便已出现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教;西周建立起来的礼乐文化制度,则对中国数千年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思想,更奠定了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孔子深知艺术审美的力量,虽然“礼”与“德”已由德育内化为一种心理要求,但只有“成于乐”“游于艺”的美育才是最高境界。在此,道德目标通过审美转化,成为自由人性的有机组成而发端内心,让枯燥严肃的理性染上灵动的色彩。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后世文以载道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精神价值核心所在,被此后的儒家所继承。如战国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西汉《乐记》提出“乐者,伦理者也”;宋明理学经广泛吸收佛道理论之后,将美育理论本体化、精致化、体系化,提倡洒落自得、浑然至乐的人生风范和人生境界,强调通过“乐”这一自由心境的体验,达到真、善、美及知、情、意的统一,等等。
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美育不仅传授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事实上,道德和艺术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两大精神基石,中华人文精神亦由此带有泓邃的审美品格。如钱穆所言:“文学必在道义中,而道义则求其艺术化。中国之人生乐处,即在是矣。岂非中国之文化特质乎!”在中国,艺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涵养出一种人格审美求善的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甚至不妨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方式和渠道就是美育。纵观历代中国社会,无不将生活化、道德化的艺术作为人格培养的基本手段。这种通过审美中介来实现外在规范向内在自觉的转变,迥异于德国哲学家康德对抽象“先验理性”或“道德律令”的绝对服从,而是融合具体情境,一方面在艺术审美中追求人格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又在道德培养中追求人格的艺术境界,最终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极致。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空前密切,中国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开始发生变化,其理论形态呈现出中西交融的面貌,也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和精彩观点。如王国维的《论教育之宗旨》,首次全面论述了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初步建立起中国现代美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没有音乐教育就不能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
B. 文章认为美育在几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 美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方式和渠道,这就需要艺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
D. 近代中国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与西方文化交融,进而涌现出不少杰出的美育理论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论述了古代中西美育的异同,然后论述了近代中国美育出现的新理论新特点,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B. 第一段关于孔子思想的阐述,意在证明孔子既重视德育教育,又非常重视美育教育,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 第二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既有引用论证,又有对比论证,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使文章观点更加鲜明。
D. 文中对宋明理学美育思想发展的介绍,证明了孔子的美育思想的精神价值核心为后世的儒家所继承这一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
A. 中国的审美教育,萌芽于上古时期,经过西周时期的发展,到春秋时期的孔子时,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
B.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手段与康德的观念是不同的,后者是要求绝对服从道德律令,前者是通过审美来实现。
C. 道德和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两大精神基石,所以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特质就是文学与道义既有分离,又紧密结合。
D. 朱光潜发展了蔡元培的美育理论,刘海粟、丰子恺、林风眠等人于艺术教育中践行了蔡元培的美育理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没有音乐教育就不能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错误,原文只说“古希腊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提出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的重要性”,可见柏拉图并没有说音乐教育是培养美德的唯一手段,选项对音乐教育的作用的表述绝对化。
B.“至关重要”错误,文中“而美育之于数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亦功不唐捐”中的“功不唐捐”意思是指所下的功夫、付出的努力不会白费,有所回报。也可以理解为“功不可没”,但不等于“至关重要”。
D.“近代中国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与西方文化交融”错误,文中的内容是“中国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开始发生变化,其理论形态呈现出中西交融的面貌”;“进而”,原文的表述是“也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和精彩观点”,“也”并能偷换为“进而”。
故选C。
【2题详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12日下午5时半,一场罕见的大雨笼罩整个北京大学,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仍然聚集着北大的师生,以及很多从校园外特地赶来的人,悼念季羡林老先生,久久不愿离去。
“我没有亲眼见过季老,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但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一位几天前从北大毕业的中文系学子,今天重回校园,在雨中向季羡林老先生鞠躬致敬。
“深切怀念季羡林老先生”——今天上午10时,季羡林老先生的灵堂尚未敞开大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