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10字。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学习,启发学生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
  2.利用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3.联系相关要求,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利用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2.联系相关要求,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仔细观察,大家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人的十根手指,每根手指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再比如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由此我们知道,即使是看起来一样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所以我们写说明文介绍某个事物时,要让人清晰明白,印象深刻,就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教学开展
  1.探究活动一:回顾教材,知特征。
  本单元我们学过的几篇说明文,作者都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并以此为核心展开说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五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各有怎样的特征?
  课文 说明对象的特征
  《中国石拱桥》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
  《蝉》 蝉的生活历程丰富多彩又“来之不易”
  《梦回繁华》 《清明上河图》内容庞大,结构严谨,写实性强;绘画技法独特,笔法灵动
  师小结: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介绍事物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特征。
  一般来说,事物的存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特征也是多层面的,一般表现在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自然属性、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使用方法、实用功能等方面。因此,要通过自己的介绍说明让别人准确了解事物,必须把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介绍清楚。
  2.探究活动二:作比较,明特征。
  为什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说明呢?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材料,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则材料抓住了小白兔的特征,让你更清楚地了解小白兔呢?
  材料一:小白兔全身覆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材料二:小白兔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两只耳朵很长,一双眼睛又红又亮,嘴巴是三瓣的。
  材料三:小白兔,披一身柔软雪白的长毛,蹲着时活像一个雪球。嘴巴尖尖的,嘴唇有三瓣。眼睛像一对红色的玻璃珠,见到阳光微微眯起。耳朵很长,有时直竖,有时抿在颈后,还会微微颤动。前腿短,后腿长,走起来一跳一跳的,尾巴短小。
  “材料三”抓住小白兔的外形特征,进行了准确而全面的介绍。而“材料一”是泛泛的介绍,“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便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看不出“小白兔”的特征;“材料二”的介绍能扣住“小白兔”的特征,但却是静态的,也不够全面。
  师小结:“材料三”在说明小白兔时,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介绍,然后抓住各部分的特点,采用准确、翔实的语言加以说明,突出特征,小白兔也就有了“个性”。这就告诉我们,抓不住特征的说明,就是缺乏个性的说明。
  3.探究活动三:得要领,抓特征。
  了解了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怎样去抓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126,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抓住事物特征的基本方法。
  (1)细致观察,发现特征
  ①观察须“五官开放”,充分利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对所要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长短等进行看、听、尝、嗅、触等,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②观察时,不但要看表面,还要看内部,要逐层剖析,仔细研究。比如我们写一座公园,就可以从公园的地理位置、空间范围、历史背景、环境布置等方面反复研究,挖掘出其“优美”“有文化气息”等特点。
  ③观察还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近及远,或由东到西,或由点到面,或由外及里……,以更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2)学会比较,找出特征
  ①同中求异。利用事物的形态相似,实质略有区别这一特点,准确地发现同类事物各自的个性特质。
  ②异中求同。从错综复杂的不同环境中,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