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3810字。
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至八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谶言源于古代巫文化,本指古代巫师、方士等以谶术所做的预言。从先秦起,谶言在历史故事中已多有记载。到了明清时期,谶言被广泛运用于小说叙事中,它在文学创作中有逃避文字狱的特殊作用,是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小说中描述占卜、相面、梦兆之类的情节时,往往采用谶语引起重大的悬念,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加故事的神秘性。有时甚至成为故事的主线,在小说的谋篇布局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曹雪芹对谶言进行了独创性运用。《红楼梦》谶言的独创性在于谶言不再仅仅作为悬念和伏线,而是与人物的性格相结合,使每个人的谶言都成了一首美妙的诗作。如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及史湘云的判词“湘江水逝楚云飞”,都充满了美感,表现了曹雪芹对女儿的美的赞颂。谶言和诗营造出的艺术境界更是别具特色,假如没有谶言的暗示,《葬花吟》的魅力便会大减,读者无法感知到其中的隐喻,语言便不再令人伤痛和动容。当“葬花”的凄凉和“埋香”的雅致与谶言合二为一时,《莽花吟》才显出它的生命力来,它的意境才是最独特的。《红楼梦》中的谶言多是隐蔽式、不明朗的暗谶,有以小说中的戏曲情节来暗示人物命运的,如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从脂砚斋批注看,《一捧雪》是伏了贾府的败落,《长生殿》是伏了元妃之死,《邯郸梦》是伏了甄宝玉的送玉,《牡丹亭》是伏了黛玉的死。而宝钗过生日时,又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的戏文,点中了贾宝玉将最终出家。可见小说中的每一个布局都有作者的用意。另外也有以环境和景物来做预示的,如七十九回紫菱洲的寥落之景,是以淡淡的笔触,带出一种模糊的凶兆,兆示着不仅迎春会离去,大观园中的每一个女儿都会离去,宝玉的感伤是大观园失落的感伤,也是青春繁华失落的感伤。
暗谶以接近生活原生态的形态表现出来,使谶获得一种实在感。而日常生活也因注入了谶的元素,在平淡无奇中透出妩媚的神秘。在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中,作者描写宁府中秋夜宴,本是团圆时刻,却闻得墙下有长叹之声,令人毛骨悚然。盛宴之下发出的悲音,使凄清之感更甚。这一回是《红楼梦》全书将跳入大转折之中的预示,预示着这是费府中人最后一次享受天伦之乐,此后的回目,喜剧将完全结束,悲剧将大幅登场。喜中掺悲的安排,是作者警示世人莫要被富责声色迷惑了双眼,宿命总在不经意的时刻到来,眼前的一切都只是幻影。
除此之外,《红楼梦》的叙事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反谶现象,即预言和应验并不彼此相对,而是背道而驰。如薛宝钗的金锁上是“不离不弃,劳龄永继”的文字,但她的命运却是被抛弃、独守空闺,完全向着另一个方向行进。反谶以出乎意料的力量,利用预言和结果的巨大反差所形成的冲击力,获得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小说的结构不落入俗套,而读者亦感觉更加有趣味性。另一个反谶的例子是香菱,第六十三回行令,香菱掣的是一根并蒂花,上面写着“连理枝头花正开”。但香菱遇上薛蟠,并未得到幸福;遇上金桂,更是命丧黄泉。作者选择反谶以反说正,更让人感受到命运的无力。
曹雪芹在小说前半部就以诗谶的形式点明人物最终归宿,但在小说的发展脉络中仍然注意表现人物本身的个性,使其在面对命运的安排时,做出符合自身性格的选择。贾宝玉虽有“金玉良缘”的外在压力,却固守“木石前盟”,即使注定悲剧,却奋力抗争。只是在各种谶言的笼罩之下,真性情又抵不过外界的冲击,只能以悲剧结尾。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谶言艺术》)
材料二:
在《红楼梦》中,一方面,花卉是表现人物,对人物容貌、性格、命运进行隐喻的重要载体。《红楼梦》中的花卉不仅具有最为美艳的颜色,同时也被寄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谶言本来是古代巫师、方士等做出的预言,后被广泛运用于小说叙事中,是古代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
B.明清时期,谶言作为悬念和伏线在小说中经常出现,甚至成为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C.《红楼梦》不仅大量描写与花卉相关的情节,还首创以花卉来比喻人物,隐喻人物的容貌、性格、命运的写法。
D.《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让读者沉迷和陶醉,离不开曹雪芹对大观园中的花卉以及对与花卉相关的景色的描述。
2.下列对原文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香菱和史湘云的判词,论证了《红楼梦》的谶言与人物的性格相结合,使每个人的谶言都成了一首美妙的诗作的观点。
B.材料一结合《红楼梦》中具体的内容“如七十九回”"第六十三回行令"等来举例说明,使观点表达得更明确,论证更有说服力。
C.材料二将花卉在中国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与花卉在《红楼梦》中的作用相比较,突出花卉对《红楼梦》所具有的重要性。
D.两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红楼梦》进行解读,论述有理有据,语言通俗易懂,思路清晰
明了,二者在内容上可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红楼梦》谶言的作用的一项是(3分)
A.甄士隐抱着年幼的女儿逛街时,碰到一个癞头和尚,癞头和尚口中念道"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元宵节时,甄士隐的女儿被拐,不久甄家又失火。
B.贾宝玉为了哄林黛玉开心,说:“(我)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林黛玉死后,贾宝玉出了家。
C.秦可卿死的当夜托梦给王熙凤说:“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后来贾元春被封为妃,归省探亲,贾府为迎接她建造了大观园。
D.贾宝玉游历太虚幻境时,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看到一首诗:“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在贾府败落之际,贾探春被迫远嫁边疆和亲,远离家乡。
4.两则材料都对《红楼梦》进行了研究,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某班级开展《红楼梦》研讨活动,请你从饮食的角度,结合材料二,列出你的发言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胜利开始思考人生
江红斌
每到深秋,院子里的这棵老柿树,叶子零落殆尽,一个个红彤彤的柿子露出圆脸,把胜利家的日子映得红红火火。
胜利一直生活在这红火的日子里,顺风顺水。他有一身蛮力,为了养家近乎拼命地打工挣钱。在他的认知里,只有大把挣钱才是顾家的好男人。年终来临时,他会自豪地把厚厚一沓钱交到老婆手上,而后在年关里享受与妻子儿女团聚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