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25770字。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极具标识性的概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生态智慧,又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新学说,阐释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
“两山”理念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具有浓郁中国味,深厚中华情,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一把钥匙。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展现,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折射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精神气概和不懈追求。近60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荒漠沙地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树立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生动范例。
如今,“两山”理念正在走向世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互动的复杂条件下,给面对恢复经济,保护环境双重任务的国家和人民以深刻启示,启迪他们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摘编自楼俊超《从“两山”理念感知中国智慧与生态情怀》)
材料二:
记者: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内涵是什么?郇庆治: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需要注意两个关键词:“现代化”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现代化”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意味着逐步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推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山”理念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的关系,并在世界形成影响,让很多国家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B.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社会发展,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我们要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C.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对策是就环境治理环境,而我国追求实现源头治理,推动绿色经济转型。
D. 相对于欧盟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面临时间更紧、幅度更大的减排要求,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减排模式。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山”理念兼具时代特征与世界意义,是中华民族生态智慧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体现。
B. 材料二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抓住两个关键词,阐述了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涵。
C. 王金南委员提出理解“系统性变革”的第一点是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要性上来解读的。
D. 三则材料核心观点虽不甚相同,但都运用了辩证 眼光来看问题,而且都运用了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 在广西大石山区的千山万弄里,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不仅为村民照亮山路,更为村民带来了改变家乡面貌、振兴乡村的希望。
B. 近年来,浙江诸暨姚江镇积极助推机床铸造业“煤转电”项目,帮助企业减少硫化物排放,最终实现高效节能的目标。
C. 山东省荣成市坚持高质量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绿色经济产业发展,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D. 西藏自治区多措并举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使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数量逐年递增。
4. 今年春天,沙尘天气再起,蒙古国深受其害。请结合材料一,就蒙古国如何治理好生态环境,提出两条建议。
5. 如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A.“让很多国家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错,把未然说成了已然,原文的表述是“启迪他们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材料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D.“都运用了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错,材料一没有对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梁晓声
深夜,“摩尔人”还没有回来。他到哪里去了?在我缺乏理智地对待了他之后,他会不会也恨我呢?他还会回来跟我同住一顶帐篷吗?他会不会遭到什么不幸呢?……
我后悔极了,不安极了。我守护着昏迷中的副指导员,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