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35840字。
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 语文 2023.07
本试卷共9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把上对应题目后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门类的艺术都有着光辉灿烂的成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借鉴,“诗中有画”正是在这种综合发展中所逐渐形成的古典诗歌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强调诗歌的画面感、色彩感,形象地刻画客观事物和诗人的情绪感受。在中国古典诗歌,尤其在古典诗歌发展的极盛时期——唐代诗歌中,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在这个光辉顶峰几百年后的北宋,苏轼做出了“诗中有画”的概括,从此这一特征成为古典诗歌艺术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
闻一多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门第,从小就读于家塾,古典文学素养十分深厚。他创立新诗的“三美”理论,与他对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是分不开的。其中关于“绘画美”的探讨,与古典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传统的继承关系,以及在这种继承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是十分明显的。
继《诗的格律》之后,写于1928年5月的《先拉飞主义》,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闻一多对于“诗中有画’艺术传统的认识。他具体分析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诗人兼画家集团“先拉飞派”,注意到他们由于在诗画艺术手法之间的“不分彼此的挪借”所造成的特殊艺术风格,十分接近我国古典诗歌和山水画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传统而又有所区别。但此派完全无视诗歌艺术美的独立性,以诗作画,从而导致艺术型类的混乱,成为“末流的滥觞”“艺术的自杀政策”。在这篇论文的结尾,他有一段高屋建领的总结:
从来那一首好诗里没有画,那一幅好画里没有诗?恭维王摩诘的人,在那八个字里,不过承认他符合了两个起码的条件。
这不仅仅是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艺术传统的历史的、客观的评价,而且充满了对于提高新诗审美价值的信心和勇气,言犹未尽地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中有画”是古典诗歌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客观事物极富画面感、色彩感的刻画表现诗人的情绪感受。
B.闻一多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浸润影响,在继承古典诗歌艺术传统的基础上,丰富了“诗中有画”艺术传统的内涵。
C.英国的“先拉飞派”艺术风格与我国古典诗歌和山水画的创作传统接近,但由于诗画不分导致走向了艺术的末路。
D.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就体裁而言是新诗,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依然还是“诗中有画”艺术传统的延续与表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与绘画虽是两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在画面感、色彩感、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等方面具有共通性,互相影响。
B.闻一多对王维的诗歌及绘画作品并不赞许,他认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只不过是艺术创作的两个基本条件。
C.《忆菊》是闻一多新诗“绘画美”理论具体实践的代表作,其艺术表现手法是对中国传统旧诗词创作的一大突破。
D.闻一多《荒村》不仅呈现了自然生活画面强烈的视觉对比,而且还通过画面的对比隐含着更深一层的美学追求。
3.“从古典诗歌的自然’走向新诗的“自为’,这是历史的必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4.怎样向同学们介绍新诗“绘画美”?请结合材料列出你的发言要点。(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本一:
采石矶 郁达夫
十月中旬的和煦的阳光,不暖不热的洒满在冷清的太平府城的街上。仲则在蓝苍的高天底下,出了龙津门,渡过姑熟溪,尽沿了细草黄沙的乡间的大道,在向着东南前进。道旁有几处小小的杂树林,也已现出了凋落的衰容,枝头未坠的病叶,都带了黄苍的浊色,尽在秋风里微颤。树梢上有几只乌鸦,好象在那里赞美天晴的样子,呀呀的叫了几声。仲则抬起头来一看,见那几只乌鸦,以树林作了中心,却在晴空里飞舞打圈,树下一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