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8810字,答案扫描。

  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 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曹雪芹植根于传统文化,塑造了千姿百态的红楼群芳,欧丽娟教授提出重像视角,即选取书中外貌性格相似之人或古代文人雅士,与众金钗进行映射、类比,以重新理解红楼佳人。
  书中宝黛钗等诸多形象考论多涉及重像手法,如从家族、人生、婚恋三个方面,认为贾宝玉的重像有荣国公、甄宝玉与薛宝钗。林黛玉的重像从形到神相对较多,既有“貌合”的晴雯、尤三姐, 又有“情投”的妙玉、茗玉,也有西施、飞燕、娥皇、女英等历史人物,用这些红颜薄命而才华出众、性情高傲的女性,来烘托黛玉的才情貌。相较而言,,欧丽娟多偏爱薛宝钗、贾探春这类德才兼备的女子,其重像多取自古代的文人雅士。借杨妃萃钗之美貌,以孔子之“时”、、屈原之“洁”、陶渊明之“雅”,言宝钗之情性,赞美其周全大体、藏拙含蓄的“山中高士”之风。赞贾探春为“泱泱大气的将相雅士”,选颜真卿、王羲之、苏东坡等名士来映衬其“才自精明志自高”的磊落人格。重像来源众多,有的是作者借人物之口道出,如王夫人曾言晴雯眉宇间长得像林黛玉;有的是在回目中直接点明,如第二十七回的“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重像解读法将诸钗合成群像,丰富了个体形象的内涵,较之前人的“影子说”,更富有系统性。
  通过“重像”,读者既可感受“本”与“像”多角度的相似性,同时也能品析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拥黛还是拥钗,自清代起,读者争议不断。 《三借庐笔谈》记载邹弢和老友许伯谦,就曾因此“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拥黛者怜颦卿身世而爱其聪颖,贬钗袭之柔奸,如涂瀛称“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红楼梦》最”。拥钗者多爱钗袭稳重而宽厚,憎晴黛之乖僻,如王希廉评“黛玉一味痴情,心地偏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宝钗却是有才有德”。近代俞平伯云:“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尽其妙莫能相下。”他提出的“钗黛合一”说,影响至今。在钗黛拥抑的问题上,给宝钗以应有的褒扬,是值得肯定,也是达成共识的。就此,欧丽娟教授提出要打破“读者的刻板印象”,“重新理解红楼人物”, 为钗袭翻案。
  读者若要客观看待钗黛拥抑问题,还应回归文本寻找依据。脂砚斋曾言:“钗黛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在作者心目中,钗黛二人本无高下之分,其中蕴含着作者主张儒道兼美的审美理想。总之,红楼佳人身上兼具丰富的文化基因,由此升华为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文学意象或艺术符号。
  (摘编自曹立波《品读<红楼十五钗>中的视角与新见》)
  材料二:
  我这本书(《金陵十二钗花语》) 从《红楼梦》中的判词古曲、衣食起居、人物对话、自然环境等描写中捕捉花木信息,辅以植物学知识考证,并结合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出身、性格和命运的分析,揭示这些人物与花水之间的深层关系。
  我过去研究林黛玉,总以为与她紧密相连的芙蓉花是荷花,因为荷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宝黛钗三人的重像较为丰富,有注解人物某一方面特质的单一重像,也有共同来诠释人物特点的一组重像。
  B.以众多的古代文人雅士为重像,赋予宝钗形象以积极的内涵,利于人们重新审视、全面认识薛宝钗的形象。
  C.钗黛拥抑问题一直争议不断,而俞平伯和脂砚斋的观点有一致性,他们认为钗黛名虽两人,却无高下之分。
  D.并带花通常比喻恩爱的夫妻,香菱抽中这一花签,暗示她与薛蟠之间的感情融洽,其悲苦的命运得以扭转。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像视角”丰富了《红楼梦》中个体形象的内涵,比前人的“影子说”更富有系统性,更接近曹雪芹本意。
  B.经众家解读,干姿百态的红楼群芳不再是个性化的具体人物,而是成为具有永恒魅力的文学意象或艺术符号。
  C.刘心武对于“榴花开处照宫闱”的分析,符合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的寓意,与贾元春的人生结局相吻合。
  D.《金陵十二钗花语》涉及的植物学知识虽较牵强,但揭示的《红楼梦》人物与花木间的关系却令人耳目一新。
  3、下列选项,不属于借花喻示人物悲剧命运的一项是(3分)
  A.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B.对兹佳品酬佳节,佳拂清风菊带霜。
  C.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D.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4.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逐步阐述“象征林黛玉的芙蓉花是木芙蓉”这一观点的? (4分)
  5.在 《红楼梦》 人物研究中,材料中的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困 境
  陈永和
  老单上了60路公交车。坐下后就考虑买水果的事。他想买点柑。小区门口有家水果店,但偏偏这天没有鲜货,他就决定到医院附近的水果店买。
  下了公交车,进了水果店,看到柑在台子上堆得高高的,长得很是漂亮,但价格比小区店一斤足足贵了一块半。老单狠了狠心挑了八个。八是好数字,住院病人需要吉利,老单信这个。但一称,老单吓了一跳,居然有三斤重,要整整十五块钱。老单挑了两个最重的拿出来,反正数字六也不错。
  ICU病房在新楼三层,老单来过一次,认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