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 约17010字。

  2022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虽然在一部叙事作品中插入韵文往往具有华彩意味,但《红楼梦》中的每一个华彩段落都蕴含着丰富的隐喻性和强烈的叙事性。当人们在倾听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大段大段人物独白时,他们感受到的仅仅是人物的情感思想以及复杂的内心活动,但一旦进入《红楼梦》诗词曲赋的阅读,人们就会发现他们所读到的远不啻是这些内涵。换句话说,如果删去莎翁戏剧里的独白部分,其所叙述的故事依然完整无缺,但如果抽掉《红楼梦》中的所有韵文部分,那么叙事就会变得残破不堪。韵文之于叙事的这种整体性,不仅在西方文学史上,即便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同样是韵文,在《三国演义》《西游记》或《金瓶梅》等小说中不过是人物形象、山川湖海或者云雨私情的渲染和描绘,而整个故事的叙述却在这种当口停格,等到诗意挥发完毕,画面才继续流动。《红楼梦》中这种韵文部分的独特性在叙述韵文和人物韵文这两个层面上同时展开。所谓叙述韵文指的是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所插入的一首首诗作,所谓人物韵文指的是小说中诸种人物所抒写的一次次吟唱。相形之下,人物韵文的比重远远超过叙述韵文,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其隐喻意味和叙事功能上人物韵文在整个韵文部分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李劫《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有删改)
  材料二:
  《红楼梦》里融入的诗词抒情是一种浸润了东方文化特质的诗情。在西方文学中,这种融入了强烈情感和生命哲学的小说作品,所见亦多。但不同的是,它们大多没有《红楼梦》那种含而不露、融化无迹和自然打动人心的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删除莎士比亚戏剧中大段大段的人物独白,并不会影响所叙述故事的完整性,也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B. 《三国演义》《西游记》中的韵文对人物形象、山川湖海等进行描绘和渲染,使故事叙述充满诗意,画面具有流动感。
  C. 《红楼梦》追求含而不露、融化无迹和自然打动人心的艺术品质,没有融入西方文学那种强烈情感和生命哲学。
  D. 相较于西方叙事文学的抒情直白与强烈,《红楼梦》的韵文“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大多指寓性较强,言在此而意在彼。
  2. 根据材料,下列分析不正确 一项是(   )
  A. 针对《红楼梦》韵文的特点,材料一运用对比论证论述它的叙事性,材料二运用举例论证论述它的隐喻(指寓)性。
  B. 《红楼梦》常借助人物韵文表现该人物的情感与思想,显得含蓄委婉,不同于莎翁戏剧采用直接显豁的内心独白方式。
  C. 《红楼梦》韵文的“意象”蕴意丰富,与西方小说中的“物象”相似,都贯穿于整个故事中,提示小说的主题。
  D. 《红楼梦》韵文形式多样,人物韵文贴合其性格特质,显示出作者曹雪芹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
  3. 根据材料,下列对《红楼梦》韵文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妃曲》:“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叙述韵文)
  B.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人物韵文)
  C. 《葬花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叙述韵文)
  D. 《咏白海棠》:“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人物韵文)
  4. 根据材料二和你阅读《红楼梦》的体验,分析《终身误》“丰富的隐喻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也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无中生有,原文是“如果删去莎翁戏剧里的独白部分;其所叙述的故事依然完整无缺”,没有谈到是否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B.“使故事叙述充满诗意,画面具有流动感”错,原文是“同样是韵文,在《三国演义》《西游记》或《金瓶梅》等小说中不过是人物形象、山川湖海或者云雨私情的渲染和描绘,而整个故事的叙述却在这种当口停格,等到诗意挥发完毕,画面才继续流动”,可见《三国演义》《西游记》中的韵文没有参与到故事的叙述之中,也没有让画面具有流动感。
  C.“没有融入西方文学那种强烈情感和生命哲学”错,原文是“《红楼梦》里融入的诗词抒情是一种浸润了东方文化特质的诗情。在西方文学中,这种融入了强烈情感和生命哲学的小说作品,所见亦多”,可见《红楼梦》中也融入了强烈情感和生命哲学。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浣衣母
  废名
  自从李妈的离奇消息传出之后,这条街上,每到散在门口的鸡都回进厨房的一角漆黑的窠里,年老的婆子们,按着平素的交情,自然的聚成许多小堆;诧异,叹惜而又有点愉快的摆着头:“从那里说起!”
  李妈今年五十岁,一对纸扎的玩具似的脚,慢慢把日子一个个走过去。祖父们常说李妈曾经住过高大的瓦屋,李妈的李爷,是一个酒鬼。当李妈还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