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 约13100字。
合肥六校联盟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遗忘分为真实的遗忘与虚假的遗忘。因生理和心理机制导致的遗忘,是真实的自然遗忘;而因个人利害及社会原因导致的所谓遗忘,则是虚假的社会遗忘。虚假遗忘是被社会因素抑制的内隐的潜存的遗忘。也就是说,并不是真的不记得,而只是不愿意记起、回忆和叙述的潜存记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被遗忘。这种虚假遗忘,是尘封在记忆深处不愿唤醒的潜存记忆。它之所以不愿被唤醒,显然是受到各种社会现实利害因素的制约。口述历史视野下的记忆和遗忘,必定是选择性遗忘和选择性记忆,是社会建构和社会选择的结果。
灾难、死亡、饥饿等过去的记忆,是典型的创伤性记忆,与创伤性记忆相对的是社会性的虚假遗忘。对于黑暗的过去,当事人采取遗忘和回避态度是必要的生存需要;面对灾难事件采取选择性沉默,是必要的自我保护方式。当事人口述访谈中的沉默及“不知道”回答之背后,是选择性的社会性的虚假遗忘。虚假遗忘是有意识的社会遗忘,是当事人主动切断与痛苦和悲惨过去联系,将创伤性记忆有意压制而成的选择性遗忘。
当事人在口述访谈中对过去灾难的回忆无疑是痛苦的,可能会造成情感上的二次伤害。为了避免过去对自己的二次伤害,当事人往往以虚假遗忘的方式选择沉默,以沉默的方式应对访谈者的询问。这样,口述访谈者进行创伤性记忆采集时,面临着艰难选择:是继续唤起创伤记忆对其进行二次伤害,还是认同当事人的沉默而终止乃至放弃访谈?当事人同样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以遗忘的方式“寻求伤口的闭合”,有意识地遗忘不堪回首的过去,让心灵的创伤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愈合;二是以铭记的方式保持伤口的敞开,为了铭记往事以警示后人,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勇敢而痛苦地回忆往事,以个人的二次伤害为代价将所遭受的伤害和痛苦铭记下来。大屠杀的幸存者、大灾难的受害者、被摧残的弱势群体等,都面临沉默与铭记的艰难选择:回忆还是遗忘?沉默还是诉说?
从个体创伤愈合的角度看,应该让当事人选择沉默,忘却过去的苦难记忆,拒绝回忆并避免因回忆导致的二次伤害,让历史悲剧造成的创伤逐渐平复。但从铭记历史教诲后人的角度看,应该鼓励当事人忍痛诉说,将自己亲历的那些往事倾诉出来,控诉施暴者的罪恶行为。通过这种创伤性记忆的重现和倾诉,当事人遭受的痛苦和长期压抑的情绪,在回忆和倾诉中得到适当释放,其精神创伤能够得到安抚。
受伤害的当事人选择回避和沉默,以虚假遗忘的方式不愿接受访谈,是可以理解的。谁记得太多,谁就感到沉重。访谈者必须尊重当事人的选择。避免在口述访谈中对当事人进行二次伤害,是口述历史必须坚守的伦理底线。口述历史对创伤者的访谈,要以当事人的选择和意愿为准;不顾当事人的痛苦并违背其意志,强迫当事人诉说或沉默都是违背口述伦理的。
记忆的外化、固化是通过口述访谈实现的,口述访谈则以当事人的回忆方式展开,而回忆又是由记忆中介唤起的。当下建构的记忆必然是有误差的记忆,口述历史又是减少和矫正误差的工作,是保存记忆、对抗遗忘的工作。既然记忆和遗忘都是社会选择的结果,那么口述历史视野下的记忆和遗忘必定是选择性记忆和选择性遗忘。
(摘编自左玉河《多维视域下的口述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创伤性记忆有着密切关系的虚假遗忘,属于选择性的社会遗忘。
B.口述历史访谈中,当事人沉默或说不知道等有被社会因素抑制的原因。
C.受访当事人因害怕二次伤害在被采访时保持沉默,会造成类似悲剧重演。
D.口述历史是采集记忆的工作,但访谈者面对创伤性记忆必须坚守伦理底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指出遗忘分为两大类,主要是为了论证口述访谈中,当事人的遗忘具有的本质特征。
B.文章从记忆和遗忘两个方面探讨重大灾难对当事人的危害,论证客观全面。
C.文章用口述历史采集中当事人、采访者都有两种选择来论证采访者在访谈中的重要性。
D.文章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口述历史,涉及专业词汇,理论性较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虚假遗忘是指口述历史的当事人不愿重现真实记忆而捏造虚假内容。
B.灾难当事人如果勇敢回忆往事,就会造成情感上的二次伤害。
C.苦难经历者通过回忆释放出压抑的情绪,比选择遗忘更能安抚受伤的心灵。
D.把选择性记忆和遗忘作为口述历史视野下的记忆和遗忘是社会选择的结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如果你喜欢喝茶,尤其是喜欢喝红茶,那么应该会注意到:当泡好的红茶晾凉之后,茶水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茶膜,用勺子接触薄膜时,它就会像浮冰一样散裂开,而且勺子表面还会沾上棕色的物质。有人说茶膜是炒茶用的油;有人说是茶叶本身的“植物油”或叶片含有的“蜡”;还有人说是茶叶制作过程中混入的浮灰。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