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330字。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省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赋这种文体,原是中国韵文的一种特殊体裁。它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富有文采、音节之美。《文心雕龙•诠赋篇》认为它的渊源是“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并引刘向《别录》说:“不歌而诵谓之赋。”可见它是由诗中分化出来的,虽然不能入乐,但却宜于讽诵,在音节与修辞上显示其特征。由汉、魏、六朝而唐,经过辞赋(古赋)、骈赋、律赋几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到了宋代,又由于新古文运动的影响,欧阳修等古文家试用单笔散体来写赋,在体制上突破了骈赋、律赋的许多限制,风格更接近于散体之文,因而产生了文赋。自宋、元历明、清,文赋逐渐发展成为赋体中最富于艺术情趣的样式。
  北宋前期的文人作赋虽然能兼众体,但由于前代及本朝都以诗赋取士,律赋是规定的应试科目,所以仍然最为流行。其特点是对仗工整,音律谐协,韵脚固定。因为多数是为文造情的应试之作,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没有什么成就。所以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别开生面,对赋体也进行了创新。
  从欧阳修的文集中可以了解到,这位古文家曾写过各体的赋,而突破陈规创为文赋,已在他的晚年。嘉祐四年(1059年),他获准卸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住在汴京的城南。这时他已五十三岁,体弱多病,目昏手抖,在一个秋日的晚上,因感平生知交风流云散,便写了一首长诗《夜闻风声有感,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讲》,而意犹未尽,便再次扶臂捉笔,运用他纯熟的古文手法写了著名的《秋声赋》。
  这篇赋所流露的低沉情绪,是作者在庆历新政失败后长期苦闷心情的反映。他从多方面描绘了秋夜的物态,以巧妙的比喻把不可捉摸的秋声写得生动具体。一方面他仍然吸收传统辞赋的铺张手法,另一方面却大胆地打破了传统的骈赋、律赋的格律与模式,完全出之以散文。这一尝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文赋的地位从此确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便是接受《秋声赋》的直接影响而写出的。从此以后,历代都不乏文赋名作。
  欧阳修开创文赋的新局面,并非出自个人的偶然触发,这在文学史上是有它的继承关系的。就体制而言,辞赋本来就是韵文、骈文和散文三者的综合体,最早的篇章用韵固疏密无定,造句亦骈散不拘。到了中唐,韩愈、柳宗元发动古文运动,影响所及,使律赋的句法也发生了变化,如杜牧的《阿房宫赋》前半篇仍用律体,而后半篇却采用了散体:“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这种写法,可说是文赋的萌芽。发展到宋朝,在第二次古文运动的声浪中,骈赋和律赋都逐渐走向散文化。欧阳修本来就能做各体的赋,他在这样广泛的基础上,写出《秋声赋》和《憎苍蝇赋》等文赋,终于使之达到了成熟的阶段,这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摘编自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欧阳修与文赋的出现》)
  材料二:
  唐代的赋中,寓意讽谕讥刺的作品相当多,且自唐初就有。如果回顾从初盛唐到中唐再到晚唐这一类主题的赋作,可以见到其讽谕讥刺之意由隐微而显豁、由旁敲侧击到直接揭刺、由用词微婉到公开激切的发展演化轨迹。
  唐赋之讽谕讥刺主题并非唐人创造,而是此前赋作传统的继承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源于诗,经过辞赋、骈赋等的发展而突破其体制限制,形成赋体中最富于艺术情趣的文赋这一文体样式。
  B.北宋前期文人的赋多为应试之作,思想和艺术上没有成就。欧阳修作《秋声赋》创新赋体,从而确立了文赋的地位。
  C.讽谕讥刺是赋这一文体的一个经久传统,唐赋继承了以前各代赋的这一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
  D.中晚唐赋中的讽谕讥刺之意更为普遍强烈,主要原因是中唐以后的文士们对儒家道统的倡扬。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文赋由萌芽到成熟深受古文运动的影响。
  B.就形式而言,《阿房宫赋》是文赋的萌芽;就思想内容而言,《阿房宫赋》是对唐以前讽谕讥刺赋的继承。
  C.赋善用铺陈手法,讲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等,而文赋则打破了其格律和模式,风格更趋散文化。
  D.文人作赋,都是或有所寄托以抒发身世之感,或表达委婉劝说讥刺时政之意,这与赋宜于讽诵不无关系。
  3.唐代赋作中的讽谕讥刺,继承自唐以前的赋作,这种前后相承的现象在文学创作中时常出现,下列不属于该现象的一项是(   )
  A.(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元)乔吉《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B.(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南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C.(明)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有情人终成眷属。(清)曹雪芹《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以悲剧结局。
  D.(先秦)《诗经•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宋)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4.根据材料一,文赋的核心特征是什么?欧阳修在文赋的发展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述。
  5.两则材料涉及了影响文学创作的诸多因素,结合材料相关内容,对此加以归纳总结。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跑警报
  宗璞
  弗之进了教室,站在教桌前,慢慢解开包袱,把《中国通史》的讲义拿出来。这一学期弗之开了两门课,继续讲通史,增加了断代史。
  凄厉的汽笛声响了,是空袭警报。“今天接得这么紧!”有人低声说。
  汽笛声从低到高,然后从高处降低下来,好像力量不够了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