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720字。

  文言文阅读
  湖北省荆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范雎见秦王,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战车千乘,奋击百万。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①而逐蹇兔也,霸王之业可致。今反闭而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国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
  王曰:“愿闻所失计。”雎曰:“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之则害于秦。臣意王之计欲少出师而悉韩、魏之兵,则不义矣。今见与国之不可亲,越人之国而攻,可乎?疏于计矣!昔者,齐人伐楚,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千里,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露,君臣之不亲,举兵而伐之,主辱军破,为天下笑。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藉贼兵而贵盗食也。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则天下莫能害。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赵强则楚附,楚强则赵附。楚、赵附则齐必惧,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可虛也。”
  王曰:“寡人欲亲魏,魏,多变之国也,寡人不能亲。请问亲魏奈何?”范雎日:“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于是举兵而攻邢丘,邢丘拔而魏请附。
  曰:“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蟲,人之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王不如收韩。”王曰:“寡人欲收韩,不听,为之奈何?”
  范雎曰:“举兵而攻荥阳,则成皋之路不通;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一举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魏、韩见必亡,焉得不听?韩听而霸事可成也。”王曰:“善。”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注]①战国时代矫健善驰的黑毛猎犬。②战国时秦国大臣魏冉,因食邑在穰,号日穰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和标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
  B.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
  C.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
  D.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军队一“乘”配车上甲士、步卒、后勤若干人。文中“千乘”即指军队人数。
  B.“与国”中的“与”即“结交、联盟”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中的“与”意义相同。
  C.“中国”指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文中指韩魏所处的中原地区。
  D.“币”的本义是用作馈赠或祭祀的丝织品,后泛指车马皮帛玉器等礼物。文中指礼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雎认为,秦国拥有有利的形势,却一直不敢出兵攻取六国,源于穰侯为国谋划不忠实,导致秦王采用的策略有误。
  B.齐国伐楚大胜,却最终没有得到一寸土地,主要是因为齐国内部产生矛盾,其他诸侯见有机可乘,于是联合攻齐,导致齐得而复失。
  C.秦若要称霸天下,关键在韩、魏。得到韩、魏则掌控了天下的枢纽,可以以此威吓赵、楚,逼其就范,从而让齐国主动附秦。
  D.赵国单独吞并了中山国,功业也成就了,声名也树立了,财利也获得了,天下也没能把赵国怎么样,正在于中山国是赵国的近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
  (2)此所谓藉贼兵而赍盜食也。
  14.在这段文字中,范雎为说服秦王不得“越韩、魏而攻强齐”,采用怎样的劝说方法?请简要概括。(3分)
  湖北省咸宁市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0~14题。
  材料一:
  唐宣宗大中年间,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澳既视事豪贵敛手国舅郑光庄吏恣横积年租税不入,澳执而械之。上于延英问澳,澳具奏其状,上曰:“卿何以处之?”澳曰:“欲置于法。”上曰:“郑光甚爱之,何如?”对曰:“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欲以清畿甸之积弊;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辟,是陛下之法独行于贫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