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6920字。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道家学派代表性著作之一,《庄子》承载着道家重要的思想内核——道为本源、清静无为、齐物思辨等,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与士人的文化心态。从玄言诗、山水诗等的诗歌创作到儒道互补、归隐不仕的中国古代文人独特的精神信念,《庄子》所体现的道家思想已渗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核,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重要文化信仰。在一众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题材流派中,清新自然又韵味悠长的田园诗与《庄子》思想可谓有着深厚而不可分割的关系。
  自然朴素之价值追求。《庄子》重视自然本身的规律及自然中的天然性,并以自然作为人与人类社会的标尺。《庄子》明确指出了要恪守自然本性,而非进行人为的刻意追求,才能获得至高、至善、至美的价值取向。同样,对自然朴素的追求可谓一直镶嵌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等诗句直接而明确地表达了对于由清净、简朴、纯净人心所构成的饱含天然本性、朴素美好的田园生活的赞美与热爱。《庄子》与陶渊明田园诗中对自然朴素的追求是有相同甚至承继之处的。题材上,在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中,自然田园作为写作题材当然是无有争议的表现对象;其在意象上,通过对田园自然风物的表现来表达作者的“真意”正是对《庄子》以天地悟道的思维方式的继承与情思表达的发展;思想上,将自然视为官场等世俗生活之对立面,则是更深入地对《庄子》崇敬自然本性思想的延伸。
  得意忘言之审美境界。《庄子》在言意之辨及其关系上,注意到了二者之别,并得出了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结论。《内篇•齐物论》中“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与《杂篇•外物》中“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均表达了但求言中之意而忽视言语表达的言意观。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流露出了同《庄子》得意忘言相一致的审美情趣。其“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等质朴的写作既不同于时人好谈玄说理、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又不同于前朝陆机、潘岳等人造就的繁缛华美的太康之风。陶诗的自然朴素之语自带灵气,其看似未经雕琢的语言、简单地对自然风物的呈现已是把陶之田园理想与审美旨趣尽数倾泻于纸上。此外,诗歌言辞之外的境界的开创也可谓是得意而超脱于言的表现。如《饮酒•十四》中“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质朴地写出了醉酒后不知物我之分、飘然如物我合一的超脱境界。
  清静无为之人生理想。《庄子》厌恶功名利禄与人为强争,提倡清心寡欲。从个人角度来讲,《庄子》从不视努力追求权力荣耀为正途,而是主张内心清净,追求养生。从国家集体角度讲,其主张施政应顺应自然本性,以“无为”为“为”而使得天下大治。陶渊明的田园诗也明确地表现出了对努力追求仕途荣华的“世俗之路”的厌恶,且这种对浮躁人世的无意与对自然田园的向往是一致的——这正是其个人在理想追求上清静无为的体现。正如其《归去来兮辞》中所言“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直言其本愿并非富贵通达。这种对追求官场权力与名利行为的厌恶着实是《庄子》所主张的内心清净、但求无为的具体表现。
  随着文学自身的发展、思想的多元化与时代的变革,《庄子》思想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当然是因时而异的,甚至其在被吸收利用与改造后已趋于隐蔽。但后世田园山水诗歌的优秀创作,若没有先秦《庄子》道家思想本质性的影响与注入,大概不会如我们今天所见般璀璨动人。由此看来,《庄子》思想对于后世以陶渊明田园诗为代表的山水田园题材诗歌的创作,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思想价值与文化影响。
  (摘编自孙百慧《论〈庄子〉思想在陶渊明田园诗创作中的表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与士人文化心态都有影响。
  B.陶诗在题材、意象、思想等方面均体现了《庄子》对自然朴素的价值追求。
  C.陶诗体现《庄子》得意忘言之审美情趣的表现是言辞朴素自然、不事雕琢。
  D.陶渊明厌恶“世俗之路”的主要原因是受了《庄子》清静无为之人生理想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田园诗与《庄子》思想的紧密关系,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B.文章以总分总结构论述《庄子》思想在以陶诗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中的表现,结构清晰。
  C.文章在论述《庄子》得意忘言之审美境界时运用了引用论证法,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第四段引用《归去来兮辞》中的语句是为了证明陶渊明厌恶追求官场权力与名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恪守自然本性,不刻意追求,就能获得至高、至善、至美的价值取向。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等质朴诗句有同《庄子》得意忘言相一致的审美情趣。
  C.《饮酒•十四》所写飘然如物我合一的超脱境界也是陶诗得意而超脱于言的一种表现。
  D.《庄子》思想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因时而异,但其对后世田园山水诗的影响不可忽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数字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的阅读方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有声阅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接受。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有两成以上国民有听书(有声阅读)习惯,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平均水平(17.0%),提高了5.8个百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