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4690字。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往今来,“勤俭节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历史警思。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翻开我们党的百年历史画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当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先生到延安采访,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等一批革命家住窑洞、吃小米、穿补丁衣的俭朴生活中,发现了一种非常伟大的力量,称其为“东方魔力”,并断定这是“兴国之光”。正因为有了这种“东方魔力”“兴国之光”,我们的百年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高昂士气、所向披靡的英勇斗志,直面各种艰难险阻而无往不胜。
  回顾历史,审视现实,“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论述,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以艰苦奋斗而兴,人以勤俭节约而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态度,折射着价值标准和文明程度,昭示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继承和弘扬这种“东方魔力”和“兴国之光",既是修身养德,更是家国情怀。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因为第一代人创业,懂得勤俭持家;第二代人,有了充实的物资基础,节俭意识开始淡化;到了第三代则是无度挥霍,将家败光。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绝不能让“富不过三代”的俗话在我们身上应验。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必须切记、切记、再切记:作为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法宝,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远不能丢、不能忘。否则,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懈怠,在舒舒服服中迷失方向,在表面风光中陷入衰败沦落,失去人民、失去未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这是历史留下的忠告,也是现实发出的警报。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路走来,更要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继往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论述,堪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宣言,宣示了“永远不能丢”的坚定信念,昭示了“永远不能忘”的坚强决心。我们要深刻领悟,全面践行,付诸实践,见诸行动,真正做到自觉追求、弘扬时代新风,让“东方魔力”常在、“兴国之光”长明。这是我们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迎接挑战、面向未来的活力源泉、底气所在。
  (摘编自《勤俭节约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的传家宝》,中国甘肃网2021年5月24日)
  材料二: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制度建设,刚性约束
  将反对浪费行动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制止、防范和惩处浪费行为,才能从根本上制止浪费行为,形成“不敢”“不能”“不易”浪费的长效机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人、立家、立国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B.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态度,体现出其文明程度,也预示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
  C.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是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法宝,我们要时时牢记,不可懈怠,更不能丢、不能忘。
  D.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重大的危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仍经不起疫情的冲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勤俭节约,但论述的内容和重心并不相同。
  B.国以奋斗而兴,人以勤俭而立,弘扬民族优良传统是修身养德,也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C.若将制止、防范和惩处浪费行为纳人法律的范畴,可以完全杜绝浪费行为。
  D.在学校推进节约粮食的教育方式多样,既要建立激励机制,也要推行负面评价机制。
  3.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一中“东方魔力”的一项是(3分)
  A.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C.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4.材料一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如何在当代高中生中推行“勤俭节约”?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追风
  洪放
  科创园很快建立起来了,第一个进园的是以研究和制造语音交互同步翻译设备为主的众听科技。
  杜光辉参加了众听的开工仪式。科大的蒯校长一见他,就说,光辉啊,你把这个好项目留在了南州,真的是一件特别正确的大好事。我相信,要不了三年,众听就会成为全球有影响的语音交互同步翻译企业。
  你这么有信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