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25690字。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做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题卷共8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廉价的。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神庙的材料,是产于阿斯旺一带的花岗岩,要是没有顺流而下的尼罗河水运,这一切就都不可能发生。中国的长江及其支流更加优越的水运条件,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渐超过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一条河流水系间的便捷水运,也为区域内的人员来往提供了条件。中国自秦汉以来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政令的上通下达,公务人员的南来北往,军队和重要物资的调度,重要信息的传递,都是维持国家统一、政府正常运作和社会秩序的根本措施,所以要以很大的人力物力来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其中依托水运,特别是依托同一条河流或水系的水运部分,都是最廉价和高效的。以尼罗河谷地为基础的上埃及与以尼罗河三角洲为基础的下埃及并不连接,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统一,也完全依靠尼罗河这根纽带。
河流对文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也显示于精神方面。所谓“同饮一江水”,就是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也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语言是人际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在人口迁移或再分布的过程中,受地理障碍的影响,原来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由于分散在不同的小区域,失去了交流和共同生活的机会,原来语言上的微小差别演变为不同的方言。但在同一个流域,甚至在一条大河或其支流的不同流域,由于人际交流相对密切,即使相隔距离较远,也能保持同一种方言。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注意到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现象,即一种“风”(流行、时尚)一般只存在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多变,差异性大:而“俗”(稳定的习惯、传统)可以在一个大得多的范围内出现、形成、积淀、传承。在丘陵山区、高原山谷、零散的平原和盆地,一般只能形成“百里”尺度的“风”区,大河流域则不难构成“千里”尺度的“俗”区。在秦汉统一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就以其“天下之冲”核心地位形成华夏文化圈中公认的“中原”,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基地。
(摘编自葛剑雄《河流与人类文明》)
材料二:
自古以来,文学与河流之间就存在着天然而紧密的关系。中国文学的最初形态如远古神话传说、巫术活动等均有不少与河流相关,河流因其独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如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大家名家大多出自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大江大河流经之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一条河流水系间的便捷水运是最廉价和高效的,它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
B. 长期生活在同一个流域的人类群体,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因此“千里”尺度的“俗”区多在大河流域。
C. 黄河是母亲河,其中下游地区以其“天下之冲”核心地位孕育的“中原”大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基地。
D. 从广度和深度来看,现代河流文学作家对河流景观和河流话语的文学展示都已经超越了前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便捷的水运在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维护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B. 秦汉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基地,但长江流域凭借优越的水运条件必将实现经济和文化的超越。
C. 《诗经》《楚辞》等优秀河流文学文本是河流文化与文学家的创作灵感共同作用、相互成就的产物。
D. 具有流动性、诗意性、媒介性的“河流”从古代社会的乡土空间变成了近现代文学叙事的重要场景或主要描写对象。
3. 材料二认为:“文学也在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 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 南通曾是京杭大运河上的繁华之地,如今如何发挥运河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张冠李戴。原文“它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中的“它”指河流,不是选项所说“便捷水运”。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B.“必将实现经济和文化的超越”错误,原文只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
【德】海因里希•伯尔
在我爷爷的故乡,几乎人人都靠在亚麻作坊里干活糊口,天天吸着轧亚麻茎时飞扬的尘土,身体受到摧残。孩子都要在放学后去森林里采蘑菇。亚麻作坊是巴莱克家的,森林也是他们家的。他们还有一间小铺。不知从什么年月开始,巴莱克老爷家给全村订了一条规矩:哪户人家都不许有磅秤。这条规矩可得小心遵守,谁若违犯了就要被赶出亚麻作坊,邻村也不敢雇这个人干活。就连天不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