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9250字。
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
2023.7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约45亿年前,地球与一颗和火星差不多大小的行星相撞,剧烈的撞击燃起的大火,吞噬了年幼的地球,把它的大部分都烧熔了。在被撞得坑洼不平的地球表面,岩浆洋猛烈地翻腾着,咆哮着。之后,原始地表开始冷却。由富含铁质的岩石所组成的地壳,开始在岩浆洋上凝固,更薄的地壳也随之成形。如今被用作低端宝石的锆石,也在那时开始结晶。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丹麦的格陵兰岛的古代岩石中发现它们的遗迹。
澳大利亚锆石出现的时间,最早能追溯到44亿年前。这意味着,地球的大陆地壳形成的时间可能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早得多。也就是说,在约46亿年前,地球从由宇宙尘埃和气团所组成的旋涡状星盘中脱胎而出,开始凝固,又过了2亿年,就有了地壳。虽然当时因为大撞击,地球上熔岩奔涌,好似炼狱,但我们可以从这些晶体的化学结构中得知,那时至少已经出现了微量的液化水。从地壳的化学反应来看,早期岩浆洋很快就冷却了,随后出现了大陆和水。
最晚于40亿年前,雨水落到地面,开始冲刷地球上刚刚出现、日渐增厚的大陆地壳。雨水溶解了岩石,松动了矿物,侵蚀了山脉,还推着碎石继续往下流。一滴接着一滴,慢慢汇聚,势力渐强,直到数百万颗水滴聚成了一种磅礴的力量——河流。
河流只有一个使命:往下流,一直往下,流向大海。当地壳板块相撞,山脉隆起时,水便在重力的作用下冲刷、打磨山的棱角。当板块张裂,辟出海洋时,河流便源源不断地涌入。混杂着淤泥的河水互相融合,就像植物的根和茎合而为一。砂砾相互推挤着,顺着河水的支流往下走,以抵达某个终点。一旦投入海洋和湖泊的怀抱,河流的旅程便结束了。
在至少37亿年前,河流开始不断地将沉积的泥沙倾倒入海。几亿年后,地球上最早能产生光合作用的生物蓝绿藻,开始呼出微弱的含氧的气体。而在距今21亿年前,这种植物的产氧量迅速增多。黄铁矿和其他氧化了的矿石,随之在河床中消失。富含铁的土壤呈现出了锈红色。
又过了十多亿年,约8亿至5.5亿年前,海洋的放氧量骤然增多。海绵动物、扁形动物和其他形态清奇的海洋生物出现了。这些早期生物以奇特的方式坚守着,演化着,最终奇迹般地在我们的星球上安居下来。
在生物演化的同时,陆地也变厚了,开始移动、冲撞,新的山脊隆起又崩塌。这些奔腾不息的河流,将碎石残屑撒向低地,堆积成宽阔、平坦的谷地平原。深厚的地质层序就此累积而成,一层叠一层,慢慢填充了盆地和海洋。在下游,河流三角洲推着新大陆向远处伸展,伸向海洋。
时至今日,河流仍不断卷携着泥沙,流向大海。它们穿过坚固的城市,被大坝聚拢,被工程师截断,也被大多数人忽视。但河流依然是这个星球的主宰,它们终将比我们存在得更久。无论如何,河流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比如,在埃及,尼罗河曾经用富含泥沙的洪水为当地提供自然资本。如今,它带来的资本则变成了水力发电、城市供水和开罗市中心价值连城的河滨地产。历史上,纽约的哈德逊河曾为当地土著人滋养鱼群,也是欧洲移民往来北美大陆的交通枢纽之一。如今,顺着这条河,可以通往纽约那些极为珍贵的海滨公园。人类最早的庞大的社会形态,是沿着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尼罗河和黄河流域兴起的,位于如今的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和中国境内。自那时起,河流就通过以上这些方式持续不断地供养着人类文明,直到今日。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我们对河流的着迷经由艺术、宗教、文化和文学显露而出。河流在梵高和雷诺阿的画作中蜿蜒,在缪尔和梭罗的著作里流淌,也在小约翰•施特劳斯和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的音乐中穿行。在那些经久不衰的虚构作品里,无论是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还是科波拉执导的电影《现代启示录》,故事都是从昏暗的水域开始的。听到从小溪、喷泉和助眠器所发出的潺潺流动的水声,世界各地的人都会变得心平气和。对数百万印度教徒来说,在恒河沐浴是震撼他们心灵的虔诚时刻。实际上,所有大型城市——世界的知识、文化和权力的中心——都有河流从中穿过。
河流对于人类文明极其重要,但其意义还是被低估了。河流的实际作用显而易见,比如它们为我们提供饮用水,满足能源工厂的冷却需求等。但与此同时,它们也以我们难以觉察的方式塑造着人类社会。沿着河流,我们对世界各大洲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探索和殖民活动。因河流泛滥而引发的洪水,破坏力十足,急速改变着战争、政治和社会人口的样态。河流能界定并穿越国际边境,迫使民族国家相互协作。我们需要河流提供能源和食物。而民族国家的领土主张,各国之间的文化、经济联系,迁徙人群和人口历史,都肇始于河流、河谷和那些由河流所形成的地理区隔。
河流是美丽的,但它们对我们的影响,远超审美价值。人类依靠河流获取自然资本、交通渠道、领土疆域、健康躯体和权力,因而得以繁衍千年,而这种依赖至今依然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社会。
(摘自[美]劳伦斯•C。史密斯《河流是部文明史》,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岩浆洋”是地球与行星撞击后其表面被烧熔的产物。
B. “蓝绿藻”是最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生物。
C. “地质层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壳的累积发展情况。
D. 河流“被工程师截断”可知人类对河流是被动利用的。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对澳大利亚等地锆石遗迹的研究,可知在地壳形成后,才有了锆石这一物质。
B. 雨水冲刷地壳,裹挟着碎石,点滴汇聚成河流,而河流正是泥沙进入海洋的通道。
C. 十多亿年前,海洋的放氧量突然增多,这促使地球上生物不断演化,并且安居下来。
D. 河流是地球的主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但它的重要性却常常被人类忽视了。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流既可以用碎石泥沙堆积出谷地平原,又可以在下游冲击出三角洲,增加了大陆面积。
B. 人类最早的庞大的社会形态是沿河流兴起的,可见人类社会在早期就有沿河而居的习俗,
C. 因为世界上所有大型城市都有河流从中穿过,所以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河流。
D. 人类依靠河流得以繁衍生息,但在我们的社会中,破坏河流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令人深思。
4. 地球上的早期生物是如何出现的?请根据材料加以概括。
5. 作者说“河流是部文明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个庄稼人
孟宪歧
湾子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真种地的庄稼人只剩下一个了,这个人就是老根。
壮年人都出去打工了。老人有的在家里享福,有的下不了地了。
老根属于壮年,还不够六十呢。村里的包工头小虎说:“大叔,跟我出去吧,给我当保管。”老根摇摇头:“我还没种够地。”
后来老栓跟着小虎走了。没多久,老栓回来了。走时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