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 约16140字。

  四川省自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骨文方向毕业是种什么体验?”不久前,一名研究学习甲骨文的95后女生,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介绍自己的专业引发关注。视频中,她以风趣的独白,向观众科普甲骨文的源头、学习甲骨文的用途。很多网友在线催更,希望通过学习甲骨文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时强调:“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据统计,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共4000余个,取得学界共识的破译字约占三分之一。经过一代代学者的研究,已被释读的甲骨文内容十分丰富,全方位展示了商代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早期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研究甲骨文是冷门专业,但也有办法引起公众兴趣。让看似远离生活的“冷门”变为引发共鸣的“热门”,需要将复杂深奥的专业知识轻量化、前沿的学科热点大众化。科普视频通俗展现商王武丁写给妇好的“甲骨文情书",让普通网友感受数千年前流淌于文字间的丰沛情感,也更直观地理解象形字“斗(鬥)”的文字演变史;计算机专家则在利用技术手段,破译那些还没有被认出来的甲骨文……得益于知识分享与数字技术的化学反应,研究者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汉字知识,为甲骨文的活化利用打开了广阔空间,也让更多人领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但也要看到,甲骨文乃至古文字学研究,都不是简单轻松地“讲故事”。每一个甲骨文被破译的背后,都是研究人员“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勤勉与付出。通过技术赋能,加强顶层规划,重视文理结合,加快古文字学研究的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中国古文字的大数据应用生态体系,是时代的机遇,也是时代的呼唤。注重包括甲骨文与甲骨学在内的古文字学专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培育一批科普园地,才能把公众对古文字的关注从“一时热”变为“持续热”。
  2020年底,“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启动实施,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作出全面规划部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更多力量的加入、更多资源的汇集,甲骨文研究领域的故事中,不仅有“一个人,一间屋、一辈子”的默默耕耘,还将有“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的无限可能,传统文化研究将展现新气象。
  (摘编自曹怡晴《让古文字“活”起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承发展甲骨文,多部门协同开展研究和应用,培养跨学科人才,才能根本稳固。
  B.今天,知识分享与数字技术结合,为通俗易懂地普及甲骨文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C.通过技术赋能,甲骨文乃至古文字学研究面临新的时代机遇,也是时代的呼唤。
  D.“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启动实施,传统文化研究如今呈现出了新气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新闻热点引出话题,然后多角度论述了让古文字“活”起来的问题。
  B.第二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重点论证了让古文字“活”起来的必要性。
  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注意结合数字时代的特征,凸显甲骨文研究的现代意义。
  D.第五段指出了把对古文字的关注从“一时热”变为“持续热”的多条路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友在线催更,表现出对学习甲骨文的热情,表明让古文字“活”起来有了希望。
  B.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破译了已发现甲骨文的大约三分之一,取得了显著成就。
  C.释读甲骨文,全方位展示商代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早期历史研究意义重大。
  D.科普视频可以通俗地展现包括甲骨文在内的传统文化,让更多人领略中华文明的魅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轮满月,皓明如镜,人间岁月静好。然而,由于太阳风不停歇地吹向行星际空间,间或伴随着太阳爆发,没有大气层的月球表面远非“静好”,甚至饱受高能粒子辐射的“轰击”。这样的“轰击”会给登月带来哪些影响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