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 约10600字。

  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
  2023.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文化的异质性(即国家、民族、时代的差异性)是翻译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更是跨文化背景下对翻译提出的挑战。西方翻译界最早探究异质文化对翻译影响的是尤全•奈达,他在“动态对等”思想中指出,文化的异质性是语言依托的文化系统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不同语言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和意义判断,因此两种文化间没有直接对等词,“译者应该着眼于原文的意义精神,不拘泥于语言形式对应,以期达到译文在译入语文化环境中产生原文在源语文化环境中相应的效果”。而当代解构主义翻译代表人物劳伦斯•韦努蒂强调异质文化使文化间相互交流、适应,从而获得新生。翻译不是“求同”而是“存异”,异质文化翻译的目的不是在翻译中消除语言与文化的差异,而是要在翻译中表达这种语言与文化上的差异。傅雷、钱钟书等赞同奈达的学说,提出内在“神似”、外在“形似”的“神话说”。王秉钦、刘宓庆等主张将奈达和韦努蒂的理论结合起来,认为翻译的最大障碍主要来自于文化异质性,翻译不能单从字面上去寻求等值,必须从两个民族之间正确地进行思想与文化交流这一目的出发。“对待原文,应当以作者的民族文化背景为依据,力求予以正确的理解;用译文表达时,又应以读者的文化背景为指南,认真考虑译文对读者引起的心理和社会效果”。(摘编自薛轶《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异质文化的翻译》)
  材料二:
  比较《红楼梦》两种英译本的诗歌翻译(大卫•霍克斯的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我们发现在翻译带有汉文化特色的“诗家语”时,霍克斯主要采用的是归化策略,而杨宪益、戴乃迭则主要采用的是异化策略。译者是选择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与其所站的文化立场及其所处的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里中外学者关于翻译的学说理论均指向了文化的异质性,可见他们都考虑到了文化背景、接受心理和社会效果等因素。
  B.中国翻译界应强化典籍翻译的归化策略,让更多外国读者能更好地读中国典籍,这样才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传播。
  C.大多数英译中作品采用直译手法有意淡化中国读者的语言和文化习惯,这与我国处于文化力量相对弱势的对话境域有关。
  D.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从翻译策略和文化影响的视角对《红楼梦》英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这种比较思维利于中外文化研究。
  3.下列做法,不符合“文化异质性”视域下翻译理念的一项是(3分)
  A.深谙中国宗教文化的杨宪益把“成事在天”的“天”译为“heaven”,而霍克斯将其译为“god”,更易于欧美读者理解中文原文。
  B.钱钟书《围城》的译者为最大化保留作品中的隐喻、典故和幽默手法,以传播源语文化,使用直接对等词来再现原作表达意图。
  C.巴金《寒夜》的译者在翻译时考虑到接受者的理解与欣赏习惯,进行了相应的创造性解读与重构,以适应异质文化接受者的审美。
  D.《治国理政》英译本译者积极保留“文化他者”,突出源语文化异质成分,以可还原式直译为主,再现中国元素,彰显异质他者。
  4.评价一部中国典籍译本是否优秀,可以有哪些标准?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文本一
  补天(节选)鲁迅
  轰!!!
  在这天崩地塌价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
  但伊又觉得水和沙石都从背后向伊头上和身边滚泼过去了,略一回头,便灌了一口和两耳朵的水,伊赶紧低了头,又只见地面不住的动摇。幸而这动摇也似乎平静下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