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20720字。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学界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颇热,有些学者过度夸大了人工智能的“自主性”,把智能机器看作是一个超人“物种”,人类的“机械公敌”。有些学者对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有过高的期望,无论是“超人”的想象,还是技术乌托邦主义者的“超级智能”,都不是科学、客观地看待人工智能的态度。
  “人工智能”是一个 1950才出现的概念,古代的自动机械“木牛流马”和近代的自动化机械手臂都不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56年。人工智能的目的是通过“智能计算机和计算机程序的编写,以某种方式模仿或者复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可见,人工智能是和智能化、自主学习技术联系在一起的,它早已广泛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包括下棋、解决数学问题、理解书面语和口语、辨认图片内容。
  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是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大约每 1.25年翻一番。大数据是一种信息搜索方法,其工作方式主要是搜索、推荐和挖掘。AlphaGo打败了李世石,不是AlphaGo有多么聪明,而是AlphaGo在和人类棋手对弈的时候读取了海量的数据,它每秒能搜索8万个位置,通过大数据搜索,分析出落子的最佳策略。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另一个技术基础。一台智能机器的学习速度大约比人类快100万倍甚至更多。AlphaGo在和人类棋手对弈时,自主学习了几十万张棋谱,掌握了围棋艺术的规则和模式,并通过大数据算法分析每一个落子点可能导致的结果,从中选取最有利最快捷的落子点,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它是站在上万个一流围棋高手的肩膀上,没有大数据和自主学习技术,AlphaGo几乎什么也做不了。
  人工智能引起的最大争议就是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它究竟是模仿人还是取代人?在有些生产领域和服务行业,人工智能早就以智能机器的形式取代了人类。近年来,人工智能开始频频进入大众视野,在文学、绘画、音乐创作等方面展示了不凡的实力。然而,它却引发了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追问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人工智能能进行艺术创造吗?人工智能能在非逻辑、非“科学”算法的审美领域比人类做得更好吗?
  艺术创造活动并不只是单纯的技术学习和训练,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即使普通人经过一万小时的钢琴练习,他依然不可能变成莫扎特。人工智能的“创作”主要还不是一种基于“感性”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是一种基于情感直觉和想象力的“自由游戏”,而是学习、模仿人类思维算法的结果。
  在与世界的互动、理解人类的语言、感性直观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想象力上,人工智能还看不到有任何超越人类的可能。人工智能,它只能在人类既有的知性和经验范畴内进行创作,我们很难想象会有和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它有感觉和情感,它会为电量不足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会与另一个智能机器陷入爱河而“心有灵犀一点通”,会因为遭受生离死别而“此恨绵绵无绝期”。
  (摘自刘健平《人工智能及其挑战》)
  材料二:
  如今,人工智能来了, AI歌曲《每分每秒每天》,让你元气度过生活,发现更多美好;AI画作《空间歌剧院》夺得艺术比赛一等奖,拓展了人们的审美认知;Ch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学界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各不相同,有人惶恐,有人存在乌托邦式的期待,其实科学理性看待方为正道。
  B.“人工智能”的概念,比“人工智能”一词更早提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早已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
  C.人工智能与智能化、大数据密切相关,并展现出了超强的学习能力,在一些领域人类难以望其项背。
  D.AlphaGo棋艺精湛,AI绘画表现不俗,人类唯有在新领域发挥人的创造性,才能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人在艺术领域的独特性,有利于缓解人工智能带来的焦虑,正视人工智能发展。
  B.人工智能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马斯克在推特中盛赞了人工智能给时代带来的崭新变化。
  C.人工智能技术在5G技术的大力加持下,推动医疗资源在更广泛场景中共享,能为更多百姓带来实惠。
  D.ChatGPT曾说“我不具备自主意识,我的回答不包含价值判断或情感”,体现出人工智能和人的重要差别。
  3.  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选项不属于人工智能的是 ______
  A.某医院5G智慧导诊机器人
  B.回转寿司店代替人工上菜所使用的电动传送带
  C.智能手机上的人脸识别系统
  D.科大讯飞自动翻译机
  4.  请结合材料一给“人工智能(AI)”下一个定义。
  5.  某中学举办了“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主题辩论赛,请结合材料完成下面的表格。
  辩题: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
  正方: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 反方: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类
  论点:在艺术创造领域人工智能难以代替人类
  论据:书法机器人写的春联所有字高度一致,而《兰亭集序》里光“之”就有20种写法。 论点:① ______
  论据:《福布斯》杂志预测,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内接管全球近10亿人的工作岗位,主要涉及生产和服务行业。
  论点:② ______
  论据:AlphaGo并没有比人类更聪明,只是自主学习了几十万张棋谱,对弈时读取了海量的数据。 论点:在一些人类引以为傲的脑力运动中,人工智能展现出更高天赋。
  论据:中国围棋九段棋手柯洁与AlphaGo对弈,三战皆败。
  论点:③ ______
  论据:协和医院的护理师,除了专业技能过硬,还需要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把患者当亲人一样关心爱护。 论点:在医疗领域,智慧医疗系统比人做的更多。
  论据:陪护机器人Buddy可以24小时全方位陪护患者,全程监测健康状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还魂草[注]
  巴金
  第一封信
  敏,五年了,我没给你写过一个字。
  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转给我的短笺。你的亲切的微笑浮现在我眼前,还是那么生动,就像你昨天才离开我似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