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830字。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班级开展“读书??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最美古诗文,你我共记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读古诗文,不单要读语言,更要读意蕴。读《竹里馆》,我们读到了王维“① ______ ,弹琴复长啸”的闲情逸致;读《约客》,我们读到了赵师秀“有约不来过夜半,② ______ ”的无奈怅惘。读《望岳》,我们读出了杜甫“③ ______ ,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读《登飞来峰》,我们读出了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④ ______ ”的伟大抱负。读《登幽州台歌》,我们感受到了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⑤ ______ ”的孤寂与悲伤;读《贾生》,我们感受到了李商隐“⑥ ______ ,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讽刺与愤慨。读《爱莲说》,我们明白了周敦颐独爱莲之“⑦ ______ ,⑧ ______ ”的高洁之志;读《己亥杂诗》,我们也明白了龚自珍“⑨ ______ ,⑩ ______ ”的奉献精神。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  最美经典谈,你我共表达。请写出你的阅读体会。
  “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这是歌曲《孤勇者》中的一句歌词。小晋认为“孤勇者”指的是那些生活中千千万万平凡而勇敢的前行者,他们身居困境,却依然心怀梦想,不断与命运抗争。下列两个人物中,哪一位曾经让你想到“孤勇者”?请结合具体情节说明理由。
  ①《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②《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3.0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栖在粽叶上的母爱
  夏生荷
  ????①故乡有个传统,每逢端午、中秋和春节,俗称“三大节”,都要吃粽子。此时,碧绿、轻盈、寂寂无闻的粽叶,就会派上大用场,它们是包裹粽子的最佳“外衣”。
  ????②我家屋后的黄土坡上,有一片粽叶林。粽叶采摘的最佳时间,是在农历的七八月份。 粽林又高又密,高得转眼间就将母亲淹没;密得连风都钻不进去,酷热难耐。每次出来,母亲都会浑身汗透,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可她顾不上休息,简单擦擦汗后,又要弯腰低头,用稻草将叠整齐的粽叶,一把把地捆扎起来,以便于放到太阳下晾晒,晒干后收起来待用。这个过程同样漫长而辛苦。
  ????③“三大节”前夕,母亲会将干粽叶拿出来一些,挑去附近的村庄叫卖。然后还要去镇上集市卖自己包的粽子。母亲是包粽子的行家,煮好的粽叶经她双手一叠,便有了漂亮的尖角漏斗,舀入早早拌上花脸豆、红豆、枣子的糯米,压紧捏实,再取一根细麻线,一端用牙齿牢牢牵着,一端在粽身“打个滚”,一个棱角分明、修长、漂亮的粽子便利落地“结”在了麻线上,接下来,会结出第二个,第三个……成了一串。
  ????④ 母亲包的粽子特别紧实,煮熟捞起,剥去粽叶,插上筷子,就能举着吃,绝不会松散开。味道更是没得说:一口咬下去,劲道无比,香糯至极,若再沾上些细糖,则甜糯入喉进肺,口感更佳。冷吃或热吃,味道各有千秋。所以,母亲包的粽子从不愁卖。
  ????⑤到了“三大节”最为隆重的春节,家家都需要足够多的粽子,可镇上有不少商户不会包,还有的嫌烦,不愿去包。只想吃现成的他们,便会给钱请母亲帮着包,少的五六十个,多的几百个,糯米和馅料都是他们事先买好的,母亲等于是赚点包粽子的“手工费”。
  ????⑥由于订购量较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