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490字。
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梅州市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选自苏辙《六国论》)
(二)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选自苏洵《六国论》)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土虑患之疏 咎:责怪
B. 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 弊:使疲惫
C.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全都
D.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
10. 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窃怪天下之[A]诸侯以十倍之众[B]发愤[C]西向[D]以攻山西[E]千里之秦[F]而不免于灭亡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家,《史记》中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的传记。
B. 山东,崤山以东,与《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意思相同。
C. 区区,小、少,微不足道。文中的“区区”用于形容韩魏两国国力弱小。
D. 先祖父,“先”用于后辈对死者的尊称,文中的“先祖父”,指诸侯已去世的祖父。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辙认为,六国自以为深思远虑,觉得有可以自保的办法,实际上是目光短浅,不了解天下的形势。
B. 苏辙认为,秦国与诸侯争夺天下的关键在于韩、魏两国,韩、魏的存在之于秦国犹如人有心腹之患。
C. 苏洵认为,六国面对强大的秦国,为了保一时平安,争相以土地贿赂秦国,这是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D. 韩魏附秦从而六国受祸,六国赂秦而招致灭亡,苏辙苏洵论证的角度不同,但都折射出六国的不团结。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上(唐敬宗)自即位以来,欲幸东都,宰相及朝臣谏者甚众,上皆不听,决意必行,已令度支员外郎卢贞按视,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会朱克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