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7540字。
安徽省安庆市、铜陵市、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强调以文化人,如何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滋润人心,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关键在于文艺作品、文化产品要和时代精神、文化风尚结合起来,只有走入火热生活,走入人们心灵,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化育人心的作用。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方方正正的汉字、脍炙人口的唐诗、魅力无穷的戏曲,都曾经作为文明的使者,在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交流中扮演过关键角色,展现出强大魅力。
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是,如何通过文化艺术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这既需要更高水平的梳理与普及,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进一步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进一步讲清楚蕴含其中的中国美学、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也需要更高效能的沟通与对话,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讲好中国故事,讲出中国好故事,生动展现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围绕2022年游走在云南大地上的“野象旅行团”的影像纪实,就是一次成功的创作传播范例。这群大象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出发,一路向北,一举一动都被摄像头追踪记录,真实可信。通过镜头,我们看到老象醉酒掉队、看到小象落草降生、看到象群来到居民院子用长鼻子打开水龙头排队喝水,也看到云南美丽的青山绿水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当地政府及时疏导,沿途村镇友好相让,象群安然经过——这些无一不是可爱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当代中国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让人印象深刻。
(摘编自蒙曼《让中华文化绽放时代风采》)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国人独一无二的文化创造,呈现出鲜明的东方美学特征,于笔墨挥洒间丰盈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历代经典书法作品阐释着中华美学的至高境界,是中华民族宝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强调以文化人,方正的汉字、脍炙人口的唐诗、魅力无穷的戏曲,在中外交流中曾发挥化育人心的作用。
B.要通过文化艺术来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就要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精神的题材讲好中国故事。
C.作为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历代经典书法作品阐释着中华美学的至高境界,当代书法工作者要予以继承和发展。
D.广大书法工作者开展书法志愿服务活动,为人们送去艺术之美,是为了在文艺创作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作品只有走入火热生活、走入人们心灵,才能够最大程度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滋润人心。
B.“野象旅行团”影像纪实因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而令人瞩目。
C.中国书法是中国人举世无双的文化创造,它以汉字为载体,是东方美学特征的典型代表。
D.两则材料都阐释了中国文化与新时代的关系,但角度有所不同,前者从整体,后者从个体。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B.央视版《红楼梦》根据脂砚斋评语和红学探佚学研究成果对探春远嫁等情节进行修改。
C.电视剧《山海情》鲜明体现出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同舟共济的互助理念。
D.电影《长津湖》呼应着人们的爱国情怀,呼应着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的深厚情感。
4.灵感源自北宋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舞蹈《只此青绿》,演出后大获成功。请依据相关链接,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相关链接】《千里江山图》,展现的是青山绿水、大美中国的画面,这是中国人乐山乐水、天人合一的精神体现。《只此青绿》,当青绿山水化身为一群绿袖青裙高髻的舞者,在舞台上转身、抬手、折腰之际,我们仿佛看到一座座青山蜿蜒起伏,又仿佛看到一幅画卷徐徐展开。这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情感冲击。
5.新时代如何推动中国书法实现创新性阐释?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肖万之死
(法国)都德
那是八月的一个礼拜天,那时,所谓的西班牙—普鲁士事变①刚刚开始,我就是在这样的时刻在火车车厢里第一次见到了他。此前,我从未见过此人,但我立即认出了他。高大、瘦削、灰白头发、红脸颊、鼻似鹰钩、圆眼睛,那对眼睛显得随时都在生气,惟独对角落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