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6860字。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往今来,“勤俭节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历史警思。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翻开我们党的百年历史画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当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先生到延安采访,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等一批革命家住窑洞、吃小米、穿补丁衣的俭朴生活中,发现了一种非常伟大的力量,称其为“东方魔力”,并断定这是“兴国之光”。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东方魔力”“兴国之光”,使我们的百年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高昂士气、所向披靡的英勇斗志,直面各种艰难险阻而无往不胜。
  回顾历史、审视现实,“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论述,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以艰苦奋斗而兴,人以勤俭节约而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态度,折射着价值标准和文明程度,昭示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继承和弘扬这种“东方魔力”和“兴国之光”,既是修身养德,更是家国情怀。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因为第一代人创业,懂得勤俭持家。第二代人,有了充实的物资基础,节俭意识开始淡化。到了第三代则是无度挥霍,将家败光。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绝不能让“富不过三代”的俗话在我们身上应验。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必须切记、切记、再切记:作为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法宝,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远不能丢、不能忘。这是破解“富不过三代”的秘诀。否则,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懈怠,在舒舒服服中迷失方向,在表面风光中陷入衰败沦落,失去人民、失去未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这是历史留下的忠告,也是现实发出的警报。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路走来,更要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继往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论述,堪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宣言,宣示了“永远不能丢”的坚定信念,昭示了“永远不能忘”的坚强决心。我们要深刻领悟、全面践行,付诸于实践,见诸于行动,真正成为自觉追求、时代新风,让“东方魔力”常在,“兴国之光”长明。这是我们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迎接挑战、面向未来的活力源泉、底气所在。
  (摘编自林伟《勤俭节约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的传家宝》)
  材料二: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近三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制度建设,刚性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人、立家、立国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B. 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态度,体现出文明程度,也预示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
  C.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是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法宝,我们要时时牢记,不可懈怠,更不可危言耸听。
  D. 全球新冠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使我们更加明白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即使年年丰收也不能铺张浪费。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勤俭节约,但论述的内容和重心并不相同。
  B. 国以奋斗而兴,人以勤俭而立,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是修身养德,也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C. 若将制止、防范和惩处浪费行为纳入法律的范畴,可以从根本上制止浪费行为。
  D. 在学校推进节约粮食的教育方式多样,激励机制就比负面评价机制推行的效果好。
  3. 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一中“东方魔力”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B.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C.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饿。——萨迪
  D.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4.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 如何在当代高中生中推行“勤俭节约”?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更不可危言耸听”理解错误。原文“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必须切记、切记、再切记:作为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法宝,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远不能丢、不能忘”可知,并无强调要夸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思。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童年合欢花
  肖复兴
  第一次见到合欢,在台基厂。从我家出来,往东走不远,穿过后河沿,正对着的就是台基厂。这是一条老街,明朝建北京城时,工部设立备料的五大厂:台基厂、大木厂、黑窑厂、琉璃厂和神木厂。台基厂是唯一建在内城的,离皇宫很近。台基厂北口,即是长安街,和王府井遥遥相对。这条街两旁种的行道树便是合欢。
  那一年暑假,我马上读五年级,自觉得长大了,第一次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