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770字。
8.2《登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二方面着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暮去朝来颜色故 D.凄凄不似向前声
3.下列对教材中的诗歌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两句写面对天姥山,高达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也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反衬天姥山之高。
B.“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是说杜甫一生饱经艰难,鬓发如霜却志业未成,常常抱恨于心。
C.“主人下马客在船”是写诗人与主人江边分别的情景,一人在岸,一人在船,挥手作别,为下文诗人单独召见琵琶女做好了铀垫。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出了词人遭遇了国破家亡之痛,江湖飘泊之苦,如今孑然一身,面容变得暗淡憔悴,却无人理会。
4.下列对《登高》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着重从形、声、色、态方面刻画眼前景物;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读者可以充分地展开想象进行补充。
B.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条、空旷辽阔的景色,上句仰视,下句俯视,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C.颈联两句分别从时间、空间着笔,高度概括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把久客易悲秋、多病独登台的沉痛情感融进了诗句中。
D.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个人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跃然纸上。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所谓“年号”,即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
B.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的是有联系的,如杜甫,字子美,“甫”与“子美”的意思十分相近;而有的却毫无联系,如白居易,字乐天。
C.“江州司马青衫湿”中,“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借指失意的官员。
D.“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中国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演出等事务。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介词,因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