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330字。
《登高》检测练习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病, 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颔联“萧萧”“滚滚” 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2.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①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廊柱。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风霜起”营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竦身”指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猎取狡猾的兔子,生动描绘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
C.此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还具有主体精神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
D.最后两句深入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以真鹰气概期之”,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4.本诗与诗人的《登高》一诗的风格有何不同?请分别概括,并试从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十四个字写了六种具有夔峡地域特征的秋日景象,一个“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仰观俯察,壮景传悲,寄寓遥深,以雄奇壮丽之景凸显人生悲壮,直接抒发了作者惆怅悲观消极之感。
C.颈联“万里”“常”“百年”概括了诗人安史之乱以来悲剧性的处境与心境,极具“沉郁顿挫”的情致。
D.尾联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潦倒不堪之因,动人心弦,全诗八句皆为对偶,音调铿锵,享有盛誉。
6.“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独”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杜甫的《登高》,完成下面小题。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