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30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高》——沉郁顿挫的人生注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背诵全诗。
  2.从意象入手,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3.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感受其沉郁顿挫的人生。
  4.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感受其沉郁顿挫的人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知人论世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代表作——《春望》、《北征》、《三吏》、《三别》。本诗作于诗人漂泊西南时期。
  三.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流寓夔州。这是五十六岁(59岁去世)的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乘势而起,互相争夺地盘。杜甫本人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成都草堂,前往夔州。到达夔州后的第二年写下了这首《登高》。
  四.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字形
  2. 揣摩感情朗诵,把握诗歌节奏
  3. 再读诗歌,情感基调是怎样的?请用一个字概括(明确:悲)
  五.理解诗意,赏析诗歌
  1. 首联重点意象赏析: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小组探究)
  2.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意境)
  (明确: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夔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