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15070字。
江苏省南京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零模考试考前押题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遗传背景单一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是科研人员梦寐以求多年但无法达成的目标,而非人灵长类动物首选对象肯定是猴子。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诞生;同年12月5日,第二只克隆猴“华华”诞生。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2019年1月,孙强团队与同属于中科院神经所的张洪钧团队合作,再获佳绩:在张洪钧团队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世界首批核心节律基因BMAL1敲除猕猴模型的基础上,孙强团队通过一只症状最明显的公猴的体细胞克隆出五只小猴。这项进展说明中国科学家已可以批量生产遗传背景均一的疾病猕猴模型。
(摘编自操秀英《体细胞克隆猴:开启新药研发“灵长类”时代》《科技日报》2019 年3月5日)
材料二:
中国体细胞克隆猴的系列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美国《大西洋月刊》写到,中国科学家不仅仅是采用,尤其是改良了当年克隆绵羊的技术。美国克隆专家舒克拉特•米塔利波夫在接受《自然》杂志访问时表示,应该恭喜中国科学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中”与“华华”的诞生实现了科研人员多年的期盼,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已可以批量生产遗传背景均一的疾病猕猴模型。
B.我国科学家基于克隆羊技术进行改良取得人类历史突破,虽然成就巨大但原创性不足,这是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
C.利用体细胞克隆猴技术进行体外基因编辑,从而制备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可以大幅减少药物筛选使用的猕猴数量。
D.“悟空号”、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等项目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代表了我国近些年来取得的科技成就的新特点、新趋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科学家通过改良克隆羊技术,从而生产出遗传背景单一的疾病猕猴模型,有利于减少药物筛选实验中个体差异的干扰。
B.克隆生命体并将之应用于活体实验,可能会引发社会关于生命伦理的质疑,但人工克隆疾病猕猴模型反而可能平息一些争议。
C.“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是观察中国科技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中国科学家实现人类首次体细胞克隆猴是中国科技领先全球的重要例证。
D.“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技术既符合科学伦理,又体现科学精神,各媒体从不同侧面广泛报道有利于科学精神的传播。
3.新闻提倡“用事实说话”,但客观的事实中往往蕴含着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以上四则材料分别侧重于哪些新闻事实?四则材料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与瓦共舞
林延军
①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