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750字。

  3.2 《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及其作品,了解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
  2. 体会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3. 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初步掌握怀古诗的表现手法,体会律诗中“起、承、转、合”四联的结构及其各自在创设意境上的作用,掌握怀古诗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或借古人以自况的手法。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品的深层意蕴。
  审美鉴赏与创造: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正确诵读。
  难点: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提示
  《蜀相》是七言律诗,结构严整,法度森然。这首诗抒写作者游览武侯祠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及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也暗含着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全诗情感深沉悲壮,有厚重的历史感。学习时要反复诵读涵泳,并联系《出师表》等文,加深对诗人情志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位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有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坚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
  他饱经忧患,感受到贫富对立,民不聊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心怀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他是谁?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他。他就是——杜甫。
  二、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