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00字。
《蜀 相》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品味诗歌语言,揣摩作者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形象,掌握诗歌鉴赏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体会作者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怀。
学习方法 朗读法、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了解诸葛亮
下面有一幅对联,你们来猜一猜,写的是谁?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二.出示目标
1.了解杜甫,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品味诗歌语言,揣摩作者情感。
三、预习检测
1、学生介绍杜甫,是为“知人”。
2、学生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其他学生和老师补充,是为“论世”。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政治理想彻底落空。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诗人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此环节中我把平时常规的作家生平及写作背景介绍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查资料,了解杜甫的思想、生活经历、诗歌风格及成就地位。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为课堂探究、课后写颁奖词做准备,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四、品味鉴赏
【在理解鉴赏这首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我把诵读作为鉴赏的主要手段,为了循序渐进地理解诗歌,设计了本诗鉴赏“三读”。让学生在读中提高鉴赏能力、得到审美熏陶】
一)初读诗歌通其意
1、听录音名家朗诵。
【此环节播放了朗诵名家瞿弦和的配乐朗诵,主要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2、自由读,要求对照注释读懂大意: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联诗的意思。(老师先示范第一联,后面的由学生说)
【这个环节显然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但在老师的示范归纳后,学生还是很轻松地完成了后面三联诗的内容归纳。明晓诗歌由写景转到写人再到吊古伤今的思路,对此诗的“起承转合”有了清晰的印象。】
3、整体感知:说说你初步体验到的杜甫对诸葛亮的情感……
崇敬、伤感、赞颂、惋惜
【此环节让学生渐入情境,为下面的探究做了铺垫】
二)再读诗歌品其情
自主探究问题:本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你认为是哪一个?为什么?
生1:寻——有目的地特意去寻——对诸葛亮的强烈崇敬、仰慕。
生2: 泪——为诸葛亮如此雄才大略,功勋卓著,忠心报国却壮志未酬而惋惜、伤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