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9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
欢迎你参加本次测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出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有16道题;满分100分(含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8分)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______,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5)《小石潭记》中运用形象的比喻,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示友谊不受时空阻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意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文化,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文化——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又说诗可以鼓舞人,联合人,增加阅历,以泄牢sāo,事父事君的道理都在里面。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如切如磋( ) 牢sāo( )
(2)文中画线句子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2分)
(3)文段选自一部专为中学生撰写的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______》,作者是______。在文段所选的章节中,提到的“六义”是指风、______、颂、赋、比、兴。(3分)
3.班级开展了“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请你和大家一起解读。(7分)
【材料一】出现在青铜铭文中的汉字“和”由一棵植物与一张口组成。较之更早的古汉语中,“和”(龢)字由“禾”与“龠”(读作yuè)构成,“禾”指示龢的发音,“龠”表征龢的含义。《说文解字》中记载:“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即“龠”是一种有着三个孔的竹子做成的乐器,能够与其他乐声相协调。
(《“和”的内涵及历史演变》)
【材料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材料三】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执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1)根据材料一,从“和”字的起源分析,可以发现“和”与______密切相关(2分)
(2)划线句有一处用词搭配不当,请改正,应将“______”改为“______”(2分)
(3)在“以和为贵”主题班会活动中,轮到你做即席讲话,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任选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要求:突出主题,语言简洁得体,不少于60字。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16分)
读三峡
王充闾
①“船窗低亚小栏干,竟日青山画里看”。我满怀着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畅游三峡,饱览着山川胜景。
②三峡,这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不,应该说早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奠之际,它就已经摊开在这里了。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里面镂刻着岁月的屐痕。
③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尽它的无限内涵,但总可以观嬗变于烟波浩淼之外,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作为现实与有限的存在物,人们徜徉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④早在五千年前,这锦山秀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