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720字。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古诗文常常传达作者的心境和胸怀,让人为之动容。下面是小语准备分享的内容,请你帮忙补充完整。
阔,有阔大、开阔之意。阔大意境加之开阔心境,便成就了千古绝唱。武陵人溪行入洞,眼前豁然开阔:“土地平旷,① ______ ,② ______ ”(《桃花源记》);王勃在送别时感叹“友情深厚,江山难阻”,抒发了“③ ______ ,④ 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感慨;而李白即便与友人难舍难分也只是潇洒地挥一挥手,“⑤ ______ ,⑥ ______ ”(《送友人》),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苏轼被贬黄州,深夜独行,借“⑦ ______ ,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达了他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庄子借鲲鹏尽展辽阔气势“水击三千里,⑧ ______ ”(《北冥有鱼》),为全文的雄奇瑰丽奠定基调;还有身处窘境却心念“⑨ ______ ,⑩ 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宽阔胸怀,历来为人称道。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 阅读名著,完成问题。
文学名著作为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总能跨越历史的长河给予人永恒的思考。
(1) 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使用了“选择性阅读”的方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A.小语对古代文学感兴趣,选择先读《诗第十二》。
B.小语想了解更多的历史内容,决定去读《<战国策>第八》。
C.小语想拓展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认真阅读《<诗经>第四》。
D.小语想开展汉字文化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仔细研读《文第十三》。
(2) 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不明白“《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的原因,请你结合《诸子第十》篇给她解答疑惑。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1.0分)
3. 阅读回答问题。
瓦屋山行思
杨献平
① 2020年,我们驾车前往洪雅的瓦屋山,正行之间,忽然大雾并小雨。如此的天气,在眉山的大多数地区很常见。天地之间,物物更替,再生万物,如此循环,永无休止。我们到了雅女湖岸边,环顾四周,只见裸露的湖边长满了青嫩的绿草,像极了光洁的姑娘头发,美妙而纤柔。
②这瓦屋山若是在北方,肯定是一派刚雄之姿,尽管也会草木葳蕤,但绝不会如此丰饶。在索道上俯瞰,山体陡峭,草木繁盛,不见岩石与土坡,只有翠鸟的鸣叫,令人心神宁静而又澄明。沿着木板铺排的索道前行,可以看到一些古树,苍苍郁郁,弯曲的和挺拔的,像极了人世间各个不同的人生。有些枝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粗大的根部缠绕的藤蔓上,甚至开着红色的绚丽花朵。我不知它的名字,只觉得,事物之间的相互依附与成就却是匪夷所思,【甲】 看起来朽而无用的,却对其他生命来说,是肥沃的生身之地甚至一展风采的疆场。
③在山中行走,空气发甜,似乎可以荡涤身心。沿途之间,【乙】 偶尔的小风吹过,这轻微的动作,惊动了树叶上的水珠,一颗颗地,如同银子,跳将下来,噗然作响,转瞬又在湿润的土地上无声而灭,好像乌有。远处白雾包裹一切,就连在其中的我们,也都成为这瓦屋山当中的一部分,和这山里的野猪、猴子、黑熊等动物,同样有着休戚与共的生命与精神联系。在一面瀑布前站定,仰望飞流直下,这轰隆隆的声响,仿佛是大山在向所有有灵性的事物进行诉说。
④这浩浩之水,竟然来自山顶,真令人难以置信。瓦屋山最大的瀑布为兰溪,仰望这总高 1055米的巨型瀑布,方才觉得万千事物,不过是稍纵即逝。人世滔滔,不过是后来继往。如此循环往复,无有休止。
⑤自然时常给予我们的灵性与觉悟,向来是了不起的,也都是适宜于所有生命和物质的。【丙】 下山时候,落日彤红,犹如堆满明亮火星的炉火,余晖照耀的瓦屋山,呈现出一种幽秘与莽苍之色,还有一些难以表述的深邃和丰饶,自在和逍遥。
⑥瓦屋山之自然生态,是一种伟大的收藏与孕育。【丁】 瓦屋山也是一种无限的敞开,向着所有的动物,当然也包括我们每一个人,更向着这个由来已久的世界,乃至徐徐降临的未来。因为,地球是人最好的生存生活场所,也是我们心灵与精神所寄的美境胜地。夜间,再从县城的高处远眺瓦屋山,苍茫之间,庞然之山,巍巍而立。而高处的繁星,似乎飞舞的墨点,使得这山和天空浑然一体,优雅深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请你和小语一起阅读全文,完成以下表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