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8210字。
绝密★启用前
赣州市教育发展联盟第9次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思想十分看重个人的修心养性、品格塑造。
人格是人的精神属性而非生理属性,是人的超动物属性而非动物属性。只有在食、色之上另有追求,另有坚持,另有作为,才谈得上人格。儒家提倡的“以仁为人”就是对超越生理需要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力量的高度抽象。实际上,“君子”的人格要求和显现就是“仁”的人格化。孔子对“君子”的境界规定得非常高,仅次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圣人”。“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他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把握得恰到好处。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谓“文”,指作为历史成果而保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如司马光所说的:“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所谓“质”指人内在固有的和坚定的伦理品质。“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因此,孔子认为君子只有“质”还不行,还必须有“文”的形式教养,将外在形式与内在品质高度融合起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孟子对先秦儒家的“君子”理念作了进一步延伸,即注重内心修养,发展“仁”的内在机制。他在《孟子•离娄下》中指出:“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他认为“君子”应时刻以“仁”与“礼”来“反求诸己”“为仁由己”,从精神上把“仁”化为自己的内驱力和社会实践。
而荀子则注重外在道德规范对君子的陶铸作用。他的《劝学篇》实是“君子之学”:“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他认为,“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要求重建社会秩序,重铸道德修养,强调“治气养心之术”,“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从“外铄”上完善人格。
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注重人格的全面发展,不仅从外在的“礼”(即行为规范)向理想人格(即“君子”“贤达”“圣人”等)的形式(“文”)趋进,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内在心源上同“仁”(即主体意识的崇高化、道德化、价值化)相契合,从而达到文质彬彬、善美融合的理想境界。这一思想为中国艺术表现善和美的形象提供了理性范式,也为揭示人的复杂性开创了一条艺术道路。不仅作家、艺术家笔下的人格有分裂错位特点,而且创作者本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所表达的主旨、情感和思想,也往往呈南辕北辙、极难相融的态势,“文不如其人”的现象,古今中外比比皆是。这说明,要想达到儒家所提倡的理想人格,其路漫漫其修远兮,也反证人格修养之于作家、艺术家之重要与迫切。
(摘编自李明泉《儒家理想人格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仁为人”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力量超越了生理需要,属于“君子”的人格要求。
B. 孟子认为“君子”应注重内心修养,对先秦儒家的“君子”理念作了进一步延伸。
C. 荀子注重外在道德规范对君子的陶铸作用,要求重建社会秩序,重铸道德修养。
D. 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论述各有侧重,这些思想导致了作家、艺术家的人格分裂错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提出论点,中间分别介绍了孔子、孟子、荀子关于理想人格的观点,结尾有所延展。
B. 文章先写了孔子对“文”“质”之间应把握得当的论述,后对“文”和“质”作了具体阐发。
C. 文章运用了引用、举例、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以“总—分—总”的结构组织全文,结构明晰。
D. 文章主要论述儒家对理想人格精神的追求,兼及论述作家、艺术家的人格修养的重要与迫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一个人在食、色之上另有追求,另有坚持,另有作为,就证明此人人格高尚,即孔子所说的“君子”。
B. 真正的“君子”会将外在形式与内在品质高度融合起来,内在的“质”与外在的“文”的形式相得益彰。
C. 孟子“反求诸己”“为仁由己”的论述和荀子“从‘外铄’上完善人格”的论述更贴近孔子的本意。
D. “文不如其人”的现象,古今中外比比皆是,证明儒家所提倡的理想人格仅是理想,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这些思想导致了作家、艺术家的人格分裂错位”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这一思想为中国艺术表现善和美的形象提供了理性范式,也为揭示人的复杂性开创了一条艺术道路。不仅作家、艺术家笔下的人格有分裂错位特点……”,选项的错误点有二:一是“导致”错误,后者并非前者所导致的;二是“作家、艺术家笔下的人格有分裂错位特点”并不等同于“作家、艺术家的人格分裂错位”。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文章并没有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只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是竹子的故乡,竹子种类、储量、技术水平和贸易等方面处于世界前列。
今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期间举行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发布了《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成果清单》,其中明确提出:“中国将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用小竹子来支撑全球“减塑代塑”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