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950字。

  安徽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研究应以客观事实而非价值观为基础,这是中西方史学家长久以来共同追求的核心守则,实事才能求是。理解或诠释,当然是史学研究的魅力所在,但发现与考订史实不仅是历史理解的基础,更是验证历史理解以及实现历史理论更新演进的关键所在。当然不能简单地认为历史学的求真能够完整还原历史,真实是有限度的;但无论是扎实地历史还原、还是借助学术想象力的历史再现或认识,都必须在客观的原则下,借由史料的分析来开展。
  今日的史学者普遍相信,受可掌握材料和研究者视野的限制,研究者无法简单地复原全部历史——研究者所展示的历史,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以至于当代中国史学专业大学生的官方教材里都非常明确地指出“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历史”和“史家纂写的历史”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史学家们同样明白,这不仅不可以被理解为史料无用,或者史学研究可以放弃史料,仅依靠想象价值观或任何预设的规律进行研究;反而是进一步告诚历史学家要更审慎更谦卑地对待史料,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史料,更科学更合理地利用史料——无论是建构新的历史解说,还是打破旧有观念,都必须从旧史料新解或新史料发现出发。
  因此,尽管文史哲都是人文学科,彼此间也确实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以求真为目的、为标准才使得历史学既不会是哲学、也不会是文学,反而在精神与方法上更接近科学。史景迁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他曾经写过一部研究清初山东农村基层妇女生活状况的名著《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尽管这是一部非常前沿且有趣的新文化史、微观史著作,但由于地方志等史料中缺乏基层妇女的生活材料,史氏一方面使用了《聊斋志异》等纯文学材料;另一方面又发挥文学想象,对王氏这位具体女性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诸多细致的细节联想。显然,这部作品“不是妇人王氏的‘信史’”。它或可代表一种历史书写的方式,但不宜被看成历史研究的范本。正如周振鹤指出的,兼具科学和人文两重属性的历史学,“往前进一步是哲学,往后退一步是演义(即文学)”。
  求真是史学的标准,先实事再求是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规范与逻辑。从“实”到“识”再到“是”,研究过程的递进伴随着主观性的增强,但客观性基础并不能动摇。章学诚认为“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即器以明道”,道不离器,如影不离形,这就是历史学先求实再求是的过程。历史学的人性,就是以求真来说理的人性,没有了求真,就没有了历史学的人性,这也就是促使科学、规范地考订史料和分析史料成为史学研究工作的核心并独立于人文学科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梁晨、李中清《从求实到求是:数字史学的价值与追求》)
  材料二:
  当前主流的历史学家已经承认通过文献考订是无法复原史实的。如果我们承认无法复原史实,那么如何判断我们通过“科学”方法挖掘、考订更多文献的研究方式是接近还是远离了史实?因此,从这一层意义上,所有文献和考据方面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只是让我们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而已,但“具有说服力”并不等于“史实”,如果套用法律术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历史研究应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所以本着客观原则,历史学就能还原全部历史。
  B.“史家纂写的历史”有主观片面性,故大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按教材预设规律进行研究。
  C.史景迁研究“王氏之死”,借助学术想象力再现历史细节,提高了历史文本的信度。
  D.一定意义上来说,用科学方法挖掘、考订大量文献的研究方式只是接近“证据真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规范地考订史料和分析史料,是历史学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的重要标志,让历史学独立于人文学科而接近科学。
  B.章学诚所言“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即器以明道”中的“事”“器"是指历史研究的内容,“理"“道”是指历史研究的成果。
  C.“往前进一步是哲学,往后退一步是演义”,大意是历史学不强调客观性、不追求“真实”,历史学的人文属性就会被消解。
  D.“历史学的力量”和“历史学的目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求真"体现了"历史学的力量”,“求是”体现了“历史学的目的”。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章学诚《文史通义》
  B.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公羊高《春秋公羊传》
  C.信以传信,疑以传疑。——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D.若乃事实未明,而徒以褒贬、文采为事,则是既不成书,而又失为史之意也。——吴缜
  《新唐书纠谬序》
  4.关于历史研究,两则材料的观点同中有异,请简要概括。(4分)
  5.费孝通说:“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请你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对“实用”的认识。(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足   球
  史铁生
  ①那支法国足球队来这儿比赛的时候,正是八月里最热的一天。离七点半还有两个多小时,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体育场离他们住的地方太远,不这么早动身不行。
  ②单从上半身看,两个小伙子长得都很健壮,胳膊都很粗。山子的车上挂了两支拐杖。小刚连挂拐也挂不了。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