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3947字。
《故都的秋》说课稿(第一课时)
                                                     永春职专     郑妮雅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职专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本单元所选的七篇课文都是抒情散文,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要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丰富的感情及蕴含的哲理,了解散文各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散文优美而风格各异的语言。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在那个时代,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的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在鉴赏阅读中,既要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也要辅之以抽象思维,更要注意学生美感思维的激发。
2、教学目标:
a、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b、领悟作者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
c、体会课文疏朗而又细腻的语言特点。(第二课时)
d、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领会作者把故都自然风物的客观色彩和自己内心世界的主观色彩巧妙融合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突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是在特定的心境下写本文的,所选取的故都风物都带上了作者苦闷心灵的影子,因此帮助学生消除时代隔阂,尽可能的贴近郁达夫当时的内心世界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4、教具准备:
印发预习材料、课文朗诵带、制作幻灯片。
5、教学时数:2课时

二、学情介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来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美术班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对散文是不陌生的,刚刚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绘画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调查得知,许多同学课外都喜欢看散文,兴趣比较浓,尤其是女生,订阅了《读者》、《散文》等杂志,一般同学也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我设置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三、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这是一篇讲读课,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以画带学为辅助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亲自动手的能力。
1、朗读感受:
重视诵读,美读。一年级上学期诗歌单元养成的诵读习惯在本单元要加强、巩固和发展,训练美读。在诵读过程中提示学生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以朗读来贯串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设疑讨论:
抒情散文重在抒写作者的情感。但这种抒写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精巧的构思,富有情感与哲理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实现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设疑,引导组织学生针对重难点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达到深层次理解的目的。
3、以画带学: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爱动爱画的年龄,在组织教学时就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