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50字。

  中国古典诗词“月”意象探析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关于以“月”为主要意象的诗歌,探析“月”之意蕴,感受“月”之美。
  2、通过主题阅读、专题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自主鉴赏诗歌、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深度思维的能力。
  3、积累诗歌素材,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丰厚底蕴,培养文化自信。
  重难点:
  “月”的意象在读懂诗歌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活动过程〗
  师生探析——学生展示
  月之意蕴——寓哲之月
  多情之月
  意境之月
  〖情境任务〗
  一、师生探析
  情境任务1: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他想去的地方,想念的人,都由明月代他完成了。你还知道哪些“寄托之月”?其实月亮的意蕴是非常丰富的,今天我们探讨月之意蕴。
  二、学生展示
  情境任务2:《道德经》中写道“物或损之而益之,或益之而损之”,苏轼的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告诉我们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人生不如意常八九,何不保持一颗“平常心”?你还能从哪些诗歌中找到“寓哲之月”?
  情境任务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写下一抹轻愁“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女主人公的无尽相思,全附着这月光送到了爱人身边,人间的情,天上的月,因循轮转,从未停歇,你还知道哪些“有情之月”?
  情境任务4:李白在《山居秋暝》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与青松、清泉、山石一起营造了清幽美好的意境。你还领悟到哪些“意境之月”?
  要求:学生从以上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进行探究,并自定形式进行汇报展示。
  〖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师生探析
  一、情境任务1: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他想去的地方,想念的人,都由明月代他完成了。你还知道哪些“寄托之月”?其实月亮的意蕴是非常丰富的,今天我们探讨月之意蕴。
  二、思维指导,思路点拨
  抓住特点,通过联想,
  由物及情,由物至理。
  第一,从外在形态去联想。第二,从颜色去联想。
  第三,从时间意识去联想。第四,从空间意识去联想。
  总结:物象外在特点+主观内在情绪
  第一、从外在形态上去联想。
  月圆       团圆,圆满,思念
  月缺       分离,缺憾孤寂、落寞、凄凉
  多文本练习: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诗中的月亮有什么特点?它代表了什么情感?
  望月怀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