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651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2022.11
注意事项:
1.考试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小说《地泉》是作家阳翰笙的代表作。上世纪30年代《地泉》再版之际,阳翰笙邀请作家茅盾为其作序。茅盾在文中直言不讳:《地泉》“缺乏对于社会现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认识”“缺乏有感情地去影响读者的艺术手腕”。为人作序,像茅盾这般指出作品不足,而且言辞如此犀利者,并不多见。在再版后的《地泉》一书中,阳翰笙不仅全文收入这篇序言,还收入了其它几篇含有批评意见的文章,目的就是“使我及本书的读者,都能从他们正确的批评中,得到些宝贵的教训”。
焦菊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总导演,曾针对戏剧界过于看重明星效用现象提出批评。他认为,即使靠明星赢得了眼前的票房,但从戏剧艺术的长远健康发展看,也得不偿失。所言理性中肯,并不怕驳了那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情面,对当时一味追逐明星的舞台倾向发出了清醒之声。
这表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镜子与良药。今天,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层出不穷,尤为需要文艺评论增强朝气锐气,更好发挥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是来自文艺现场的呼唤,也是推动文艺发展的必然要求。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首先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对文艺评论者来说,具备批评精神,意味着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能碍于情面,避而不谈,要客观公正地从作品出发,对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断与评价。事实证明,那些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文艺评论,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终将行之不远。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作家艺术家来说,具备批评精神的文艺评论能够帮助自己客观认识创作得失,提升艺术创作水准和思想认识水平。对读者观众来说,通过批评性的意见,能更全面地认识文艺作品,更深入地理解文艺现象。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有洞见的文艺锐评更能得到受众的信赖珍视和自发传播。倡导批评精神、强化褒贬甄别功能的文艺评论,还有助于营造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促进文艺生态健康有序地发展。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要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为根基。评论者要能够从思想、艺术等多个维度,对文艺作品做出精到的分析,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肯定优长,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给读者观众。在20世纪戏曲艺术的现代转化中,古老的戏曲艺术之所以能够去芜存菁、重获新生,一些理论评论家的专业眼光和评论引导功不可没。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还要走出书斋和自我的小天地,深入广阔的文艺现场。只有深入文艺现场,文艺评论者才能逐步培养起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敏锐的感受力和精准的判断力,才能管中窥豹,一叶知秋,及时捕捉到文艺创作、文艺生态与文艺思潮的新动向与新气象。这样写出来的文艺评论,也就跳出了“自说自话”“隔靴搔痒”等窠臼,言之有物、生机涌动,更容易引发共鸣,让文艺评论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着文艺的繁荣发展。百花齐放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离不开强有力的文艺评论。增强朝气和锐气,新时代文艺评论必将大有可为。
(摘编自徐馨《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
材料二:
“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原本是文艺评论的道德“底线”。但事实上,因为利益和偏好而对文艺作品进行无原则吹捧和无根据棒打却总是存在的。鲁迅在文章《骂杀与捧杀》中就批评过这种“骂”与“捧”的乱象,并指出“批评的失了威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茅盾能够坚守文艺评论的道德底线,对阳翰笙的代表作《地泉》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直言不讳,言辞犀利地指出其不足。
B. 文艺评论者如果对某一作品或文学现象做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评论,就会言之无文,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终将行而不远。
C. 对文艺作品进行无原则吹捧和无根据棒打,会扰乱文艺评论的生态,鲁迅曾撰文批评过这种“捧”与“骂”的乱象。
D. 在人人都是评论家的时代,读者心里自有“一杆秤”,越来越多的读者会练就“火眼金睛”,那些差作品很难被“捧火”。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毕飞宇说:“批评家和作家,理论上是很好的聊天伙伴,其实是过不到一起的‘两口子’,但也有例外。”材料中茅盾和阳翰笙就是这样的例外。
B. 焦菊隐认为不能过于靠明星效用来赢得票房,虽然遭遇那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抵制,但这是一种有利于喜剧艺术的长远健康发展的清醒认识。
C. 李雪健说:“社会环境为名利膨胀的演员提供了土壤,有些作品观众一边看一边骂,创作者一边挨骂一边还挣着大钱。”这是一种富有锐气的评论。
D. 中国戏曲理论家郭汉成认为“对待戏曲遗产的态度不能墨守成规,要遵循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这有助于戏曲艺术的现代转化。
3.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文中“读者心里有杆秤”观点的一项是( )
A. 远征军老兵潘文汉评抗战神剧:电视剧可以适当的夸张和演绎,以增加电视剧的观赏性;但过分的夸张和不切实际的编造,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B. 某网友看完电影《花木兰》留言:影片围绕忠于家国、爱家是为孝的主题展开,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家庭对家人甚至是对家国的爱与守护。
C. 《唐宫夜宴》播出后,有自媒体发文指出:《唐宫夜宴》涉嫌抄袭,与三年前央视《国家宝藏》的节目片段“撞脸”,表演者都着唐装。
D. “理论中国”公众号发表《觉醒年代》观评:按照历史大写意的标准来审视《觉醒年代》,该剧是近年来有关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电视剧的上乘作品。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 鲁迅说:“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这句话今天已经成为文艺批评的准则。请结合材料对此现象加以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就会言之无文”说法错误。材料一第四段原文为“事实证明,那些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文艺评论,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终将行之不远”,是“回避问题”,而不是“言之无文”。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年表演
李利君
①公历年的最后一天,林若茜收到一张新年音乐会的VIP门票——是老公边志衡曾经的助手张山河送过来的。晦暗的心情需要调节一下,林若茜决定去。她看了一眼票上的注意事项,只有“着正装”等等一般的要求。林若茜心里一笑,没对这个音乐会寄予太大期望。
②林若茜是一所综合性大学里的舞蹈老师,四十五岁了,但依然有着无敌的风华。女儿出国,边志衡坐监,她却依然要用坚强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