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60字。
河南省焦作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几枚溜圆的鹅卵石,几片茸茸的青苔,置于陶盆,偏安于书桌一角,古朴、典雅,便有一股自然之趣(①)然而生。若能铺一沓宣纸,饱蘸香墨,( )兴题数行诗句,就再好不过了。笔下的字如绽开的花朵,活泼泼、水灵灵,摇曳生姿。末了,再印上艳艳的图章。青苔墨绿,宣纸嫩黄,诗句黛青,图章(③)红。润了眼,柔了心,不知是诗心惹了青苔,______,说不清了,心底只有满满的欢喜。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dá yè liǎo B.tà yè le C.dázhuài le D.tà zhuài liǎo
(2)依次在语段括号中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①油 ②既 ③嫣 B.①由 ②既 ③殷
C.①油 ②即 ③嫣 D.①由 ②即 ③殷
(3)请结合语段,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它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女性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既富有英雄气概,又充满女儿情怀的女性形象。
B.《资治通鉴》是由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C.《登幽州台歌》出自《陈子昂集》,题目中的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
D.《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涉及了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代表作。
3.古诗文默写。(10分)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3)《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苦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感言困境中仍蕴含着希望的哲理。
(5)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刘禹锡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那份不慕荣利的初心,让他身居陋室却安然自若;周敦颐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借莲表明自己固守初心,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4.名著阅读。(4分)
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5.综合性学习。(6分)
七年级同学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云台山是打造“山水焦作”的重要名片,吸睛的徽标就是最好的广告。下面三张徽标,你喜欢哪个?说说你的理由。(4分)
(2)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现在还普遍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周的班会课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会”,会场已经有了上联,请你来补写下联。(2分)
上联:品读国学经典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6分)
拾荒
(1)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个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2)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