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050字。
江西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现代社会的变迁,主要还是由社会和技术要素引起的,“处境”一词似乎可以包括这意思。
对于变迁的概念,我也想作一注脚。变迁是一个替易或发展的过程,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若要描写这过程,方便的是比较这两种状态的差别。但这是须在后起的局面多少已成形的时候才能有此方便。中国社会未来一定会变成什么样子,现在还没有人敢说,所以我只能先说明传统的方式。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关于新兴的方式则除了可以观察者外,只能参考所采取的新的要素在其他社会里所引起的变迁了,我并不愿承认中国从西洋传入了新工具必然会变成和西洋社会相同的生活方式。我不过是借镜西洋指出这可能的趋向。
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易。这个说法固然需要更精细的解释,不能单从字面上做文章,但是大体上指出了中国是在逐渐脱离原有位育于农业处境的生活方式,进入从工业革命之后在西洋所发生的那一种方式。让我以这一句笼统的说法为出发点,进而说明农业处境的特性和在这处境里所发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
中国传统处境的特性之一是“匮乏经济”,正和工业处境的“丰裕经济”相对照。我所说的匮乏和丰裕,并不单指生活程度的高下,而是偏重于经济结构的本质。匮乏经济不但是生活程度低,而且没有发展的机会,物质基础被限制了;丰裕是指不断的累积和扩展,机会多,事业众。这两种经济所养成的基本态度是不同的,价值体系也是不同的。匮乏经济主要的态度是“知足”,知足是欲望的自限。丰裕经济所维持的精神是“无餍求得”。关于西洋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餍求得”精神的关系,我不必在这里详述。我在这里想用同样方法来分析的是匮乏经济和知足观念的关系。
传统匮乏经济的形成有着许多条件。首先,中国是个农业国家。中国人民的生活多少是直接用人力取给于土
地的。土地经济中的报酬递减原则限制了中国资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现代社会的变迁是用现代西方工业处境的生活方式代替传统农业处境生活方式的过程。
B.在中国传统处境中,虽然生活水平低下,缺少发展的机会,发展希望渺茫,但人们却能知足。
C.农业社会中,生产力落后,有大量劳力才能不误农时,这导致中国出现人多资源少的现象。
D.不安分不知足,追求物质享受,乃人之常情,但在匮乏经济中,这种愿望却没法得到满足。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受地理资源限制的环境中,年复一年滋长着的人口不是社会发展的优势,而是其负担。
B.作者主要从学术上客观分析了中国人知足安分的传统观念,而涉及情感的成分则较少。
C.作者认为,我们可以描述和说明中国传统社会的样子,但不能预测中国社会未来的样子。
D.中国传统社会技术停顿、社会静止的局面,是由匮乏经济和由其滋生的观念来共同维持的。
3.下列各项,能作为论据证明文中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对于生产技术是没有兴趣的,他只是一个在农业社会里不甚懂农事的人。
B.孔子视稼穑为“小人”之事,而孟子也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庄子在主张限制欲望、让人知足这一点时,认为以“有限”去追求“无限”,无聊而且危险。
D.商鞅提出“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对耕战之士必须按“任其力不任其德”。
4.文章主要采用什么方法阐述中国传统农业处境的特性和在这处境里所发生的价值观念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礼”是如何形成的?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正红旗下(节选)
老舍
大姐既关心母亲,又愿参加小弟弟的洗三典礼。况且,一回到娘家,她便是姑奶奶,受到尊重;在大家的眼中,她是个有出息的小媳妇,既没给娘家丢了人,将来生儿养女,也能升为老太太,代替婆婆——反正婆婆有入棺材的那么一天。她渴望回家。是的,哪怕在娘家只呆半天儿呢,她的心中便觉得舒畅,甚至觉得只有现在多受些磨炼,将来才能够成仙得道,也能像姑母那样,坐在炕沿上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