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950字。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学年第二学期环大罗山联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于词义依赖语境而存在,在交际过程中,往往由于不同的语境,词义的实际意义便会发生变化,故而语境的限制性对词义阐释的影响极大。
以《现代汉语词典》对“车”字的阐释为例,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车”被阐释为“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这一定义囊括了所有车辆的共同特征,而这一特征中所包含的车,只有大致范围却并没有明确界限,故而此类“车”既可以指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火车,也可以指三轮车、公交车等不同的交通工具。但依靠语境制约性特点若将“车”放在具体语境里,其所指的对象就能具体化:如“老张的车子由于内胎坏了而不能骑了”,如此,交谈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便能够清楚知道说话人所指的“车子”是自行车,而且是“老张的自行车”,其制约性为概括现象提供了事实背景。
交流过程中,由于语境变化,极易造成除了基本词义外,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产生一词多义现象。词义越多,产生歧义的概率就越大,此时就必须借助具体语境来锁定目标词义。以简单的一句“别吹了”和“她又在拍了”两句中的“吹”和“拍”为例,由于脱离了上下文,仅从简单的字面意思来理解,读者并不能够清楚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文字的本意还是引申义,但若将它们放入具体语境,依靠语境的制约,语义便会自动分化:如“别吹了,事实并不是这样”、和“别吹了,试卷飞走了”;“她又在拍了,窗户上落了一层灰”和“她又在拍了,但愿这次别拍到马腿上”,语境不同,对于词义的理解与阐释差距极大,语境的制约性为词义多样性的阐释提供了事实背景。
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词义的运用不仅需要表达者把握表达要义,而且需要参与者将词义放到实际语境中理解,汉语交际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而语境的制约性为一词多义的阐释提供了限定方向。以“这是快乐的开始”句中的“快乐”一词为例,它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将“快乐”作为名词理解时,此句可理解为:快乐开始了,将“快乐”作为形容词时,此句可以理解为:开始的状态是积极的。不同的语境,对于词可以产生多种阐释,语境的限制性为一词多义的阐释提供了限定方向。
内涵是人们客观事物非直接的主观认识,带有一定情感色彩,不同的语境往往容易激发人们不同的联想和想象,而语境的限制性能够较好的帮助这类词的内涵意义显现。词义与语境相辅相成,随着语境变化词义的功能和效果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词义可以通过语境传达感情色彩、确定词的褒贬色彩;语境的制约性又为词义的阐释限定了环境,使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得以明确,日常交流中,重视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词义的准确表达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编自李云乔《浅析语境制约性特征对词义阐释的影响》)
材料二
文学文本中词语的意义与词典所诠释的意义,既不能完全脱离,又不能完全等同。在日常的言语活动中,了解词语的意义,必须考虑到词语使用的当下环境;在文学阅读中,尤其要理解词语所处的特定环境。一些语义学的研究者,把语词的意义看作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同的语境需要不同的词义,词义越多,产生歧义的概率就越大,而不同词义的理解具有差异性,因而只有在语境中才能清楚理解作者意图。
B.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词义的运用依赖于表达者与参与者的共同作用,前者要准确把握表达要义,而后者要将词义放到实际语境中理解。
C. 文学文本中词语的意义与词典意义既有相关性又有差异性,细读时不能只关注词语意义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是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
D. 语言学认为,语境是指系统地作用于言语表达的理解的因素,可从三个层次去理解,即语篇语境、情景语境和言语双方各自所处的文化环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词义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不过两则材料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上都运用的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C. 材料二对语境概念及层次的阐释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材料一的核心概念语境限制性。
D. 材料一强调语境对词义阐释的制约性作用,材料二强调文学文本中词义与语境的联系。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都用到了“独”,但情感色彩不同。
B. 《荷花淀》中描述水生妻子等人去寻丈夫不着归来时的心情“几个女人有点失望,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C. 鲁镇一带的人们特别讲究美好寓意,若人在祝福前后去世,则不会用“死”字,而改用“老”字,如“祥林嫂老了”。
D. “red”(红色)在中国代表着幸福、温暖、革命,也象征着希望;但在西方人眼中,红色意味着恐怖、流血、战争。
4. 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语境的制约性特征对词义阐释的影响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因而只有在语境中才能清楚理解作者意图”错误。根据材料一“由于词义依赖语境而存在,在交际过程中,往往由于不同的语境,词义的实际意义便会发生变化,故而语境的限制性对词义阐释的影响极大”可知,选项的说法太过绝对。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渺小的人生
黎戈
年初一场大雪之后,我伤心地发现:楼下已经二十岁树龄的成行的香樟树,被悉数砍掉。光秃秃的树干伸向天空,就像一个经历了杀戮的坟场。自此,我不再乐意走那条小路,也不再习惯性地抬头仰望。落叶树的“表情”特别丰富,在不同的季节差异很大,它们是时间最好的注脚,然而,都被砍了。养成埋头走路的新习惯之后,我倒是发现了很多杂草野花:通泉草、苦荬菜、黄鹌菜、二月兰、婆婆纳、野豌豆……甚至,我还发现了几株美丽的鸢尾。还好,在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