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60字。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阶段练习二
  七年级语文
  说明: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填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1~5题共21分)
  1.给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这座公园经过多次修葺和扩建,目前已成为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布局最合理的一座城市公园。
  (2)“五一”期间,市政府和市民积极采取措施为游客提供便利,譬如加设临时停车点,新增公交定制专线。
  (3)狼牙山山峰险峻(dǒu qiào),因形状似尖利的狼牙而得名,在山下、山间和山顶主要有五勇士陈列馆、纪念塔等景点。
  (4)景区的民宿既然接受预订,就相当于提前预订了客源。消费者和民宿在事实上已经建立了(qì yuē)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
  2.结合语境和括号里的内容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3分)
  (1)期中考试终于结束了,我______(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这是我半学期以来第一次感到如此的轻松。
  (2)爷爷虽然退休了,但他仍坚持自学英语,不断向年轻人请教。他这种______(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3)作为班干部,我们处处都要______(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为同学们树立爱学习、守纪律的榜样。
  3.在以下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
  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宁静。
  ④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登飞来峰的感想。
  4.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好大的山”中的“的”和“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中的“了”都是助词。
  B.《最苦与最乐》《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与”“是”都是连词。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5、下列哪些材料不能作为《课问趣事》这篇作文的选材?并说明理由。(3分)
  【甲】同学们有说有笑地来到操场,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有的摇呼啦圈、有的踢毽子、有的跳大绳、还有的打沙包……
  【乙】离下课还有十分钟,语文老师讲得正起劲,突然小明发出一声怪叫,全班同学立刻像炸了锅一样,哄笑起来。
  【丙】学生们在花丛中追逐着,打闹着,调皮的女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捉着翩翩起舞的蝴蝶、蜻蜓。
  【丁】爸爸坐在沙发上,一手拿着魔术道具,一手不停地比划着,我和妈妈看得入了迷,瞪大双眼,大气不敢出一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6~22题49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6~8题。(6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_______;“决眦入归鸟”中“决眦”的意思是_______(2分)
  7.说说“阴阳割昏晓”中“割”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的尾联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意愿?(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13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 妖:_________
  ②亭亭净植 植:_________
  ③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___
  ④同予者何人 予: _________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