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36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暑期测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已的班级、姓名、考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墨子执着于破旧立新,建立一套符合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利益的新体制、新秩序。为此他自立门户,聚徒讲学,且热衷游说,故有“孔席不暖,墨突不黔”之说。墨子“有坚定的主义,有具体的政治主张”(顾颉刚《古史辨自序》),归纳起来有十项,或称“十论”。即“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其中“兼爱”是核心,是其一切政治法律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内里所涵摄的平等意识,值得挖掘和珍视。
  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使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人”(德国阿尔伯特•史怀哲《中国思想史》),他“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其“兼爱”说首先是对无等级的氏族时代的缅怀与追思,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这种大同理想的绝唱。墨子对当时社会的混乱痛心疾首,针对“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这一问,他回答:“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害也。”(《兼爱下》)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和“自爱”。
  在战争频仍的时代,墨子目睹并亲身感受着战争带来的离乱痛苦,以一介布衣之身,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之说消弭战争的硝烟。“视人国若其国,谁攻?”(《兼爱上》)大到一国,小到一家一身,唯有兼爱方能杜绝一切“祸篡怨恨”。这种天真背后,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悲天悯人的救世之心跃然纸上,而隐含的平等观也呼之欲出,因为兼爱之说所包括的两方面内容,都沁润着平等意识。
  其一,爱无等差。“‘兼,尽也。尽,莫不然也’。兼爱,谓尽人而爱之。”(伍非百《墨子大义述》)“兼相爱”要求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无分亲疏、贵贱与贫富,所谓“厚不外己,爱无厚薄”(《大取》),“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小取》),“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无分彼此厚薄,将别人的国、家、身当作自己的国、家、身一样尊重和爱护。为什么要“兼爱”呢?墨子认为在“天志”之下,国与国、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法仪》篇说得更明确:“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对每个人都平等以待,“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从而保护每一个人,不准肆意“相恶相贱”,做到“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兼爱中》)。可见,“墨翟所讲的兼爱含有反抗压迫和等级歧视的意义”(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其二,兼以易别。墨子的“兼爱”与孔、孟的“仁者爱人”不同,后者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亲亲”、“尊尊”为原则,主张仁爱有等,“轻重厚薄”有别;前者以现实的物质功利为基础,以“爱无差等”为原则,主张“远施周遍”,不分亲疏厚薄。儒家的爱发自内在心理的“仁”,以伦理为本位;而墨家的爱源于外在互利的“义”,具有功利主义色彩。儒家的爱重“别”,“别”者区别也,注重远近、贵贱、亲疏、上下之别;而在墨子看来,“别”是祸乱之源。“别者,处大国则攻小国,处大家则乱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天志中》)墨子的爱重“兼”,《说文》释“兼”:“并也,从又持秝。兼,持二禾;秉,持一禾。”并持二禾而不专持一禾,隐含互相平等、相互尊重的意味,这是一个涉及人的平等性问题的概念。墨子视爱人若己为兼,亏人自利为别,并据此作出了“兼士”与“别士”、“兼君”与“别君”的区分,主张“以兼为正”,“别非而兼是”,通过“兼以易别”(《兼爱下》),达到人格平等地位的最终实现。
  (摘编自马作武《墨子,让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第一人》)
  材料二: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大力倡导墨子之道。1939年4月24日,他在“抗大”生产运动初步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一个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使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人”,他缅怀与追思无等级的氏族时代,他的大同理想堪称绝唱。
  B.因为墨子认为在“天志”之下,国与国、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所以主张“兼爱”,无分彼此厚薄,将别人的国、家、身当作自己的国、家、身一样尊重和爱护。
  C.在墨子看来,远近、贵贱、亲疏、上下有别,“别”是祸乱之源。他主张“以兼为正”,“别非而兼是”,认为“兼以易别”是实现人格平等地位的途径。
  D.陈独秀认为墨家的思想如果不废止,将改变中国的历史,墨子的思想是人类的最高理想,是我国的国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墨子执着于建立一套符合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利益的新体制、新秩序。由此可以推出,他所谓的体制和秩序存在局限性,也将遭到来自统治阶层的阻挠。
  B.墨子“以一介布衣之身,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之说消弭战争的硝烟”,这句话既有对墨子救世情怀的肯定与赞美,也隐含着对其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
  C.墨家的“爱”以平等为原则,儒家的“爱”注重等差和分别。通过两者的对比,论证了墨家的“兼爱”思想更符合社会要求,更有进步意义。
  D.材料二中,毛泽东和萧楚女推崇墨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墨子的思想对共产党人的影响,都体现着时代的烙印。
  3.下列哪种思想符合墨子主张(3分)(   )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C.“顺应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结合材料内容,简述墨子的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他和收废品的女人
  李建华
  耿嫂第一次来技校,朝他办公室窗户探一探头,很快又缩了回去。他在做学期规划,没注意到她。她又探了探头,轻轻地喊了声:“老师!”他吓了一跳,抬头看去,看到了一张干瘦而谦卑的脸。他惊得差点儿从椅子上站起来……
  他很快就镇定了下来,绷着脸朝窗外问:“你找谁?”
  她还在窗外站着,摩挲着双手,挺局促的样子。“有没有旧书旧报纸卖啊,老师?”
  “哦。”他犹豫了片刻,脸终于放松下来,“有啊,你进来吧。”他叫她从走廊那边进门来。
  她进来了。她的动作比脸上的表情要勤快许多,很快就把那些旧书旧报归到了一起,包扎好了。
  “送你,都拿去吧。”他说。“这么多,好几块钱呢!”她有点儿吃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