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790字。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默写。
  (1) “国家不幸诗家幸”,当面对不幸,诗人总是能够透过诗句,表达自己的悲悯情怀。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______ , ______ ”两句表达了他为天下寒士有其居而不顾己身的济世情怀;白居易《卖炭翁》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运用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老人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艰难。
  (2) “物我交融”是借物写人的一种技法,用这种笔法写出来的文章,既是在写“物”也是在写“我”。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______ , ______ ”,通过写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表现了人鱼同乐的情景;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______ , ______ ”,写小鸟欢飞,潭影空明,让人体味到远离尘世的快乐;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表达了作者高洁自许的心境。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9.0分)
  2.  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可爱的中国
  肖复兴① 1960年,我考入汇文中学,读初一,班主任是司老师,他高中毕业留校不久,也就20岁出头的样子。他面色黧黑,身材瘦削,富于朝气和激情。第一堂课,他没有讲别的,先向我们介绍了方志敏烈士的事迹和他写的《可爱的中国》,然后,
  ② 61年过去了,眼前总还浮现司老师背诵时的样子。他的背诵充满激情,他的眼睛在厚厚的镜片后闪闪发光,教室里一下子异常安静,只有窗外高大的白杨树叶摇出哗哗的响声,如同涨潮时翻滚的海浪,在为司老师、为方志敏伴奏。
  ③“到那时,到处都浸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A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B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C将代替了愚昧,D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④当年司老师背诵的《可爱的中国》中的这几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情景恍如昨日。一位英雄,一个老师,一篇文章,一次激情洋溢的朗诵,对于一个少年的影响竟然是一辈子的。那一年,我 13岁。
  ⑤在此之前,我没有读过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司老师朗诵得好,方志敏写得好,那一连串的排比水银泻地一般,把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抒发得那样激情澎湃,像国庆节天空中绽放的璀璨礼花,燃烧得我们每个同学的心里都火热而明亮。我渴望读到《可爱的中国》的全文。
  ⑥没过多久,我在前门旧书店里买到了《可爱的中国》,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方志敏牺牲之前写下的著作,几经辗转,由鲁迅先生保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出版。
  ⑦回到家,我一口气读完《可爱的中国》。我从未有过这样读书的激动,在那样贫穷落后、黑暗残酷而且自己时刻面临生命威胁的年代,方志敏对祖国充满那样深厚而不可动摇的感情,充满那样坚定而不可动摇的信心,寄托着那样多美好的向往和心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仅仅靠生花妙笔可以写出的。
  ⑧在《可爱的中国》中,还有这样一段话,我也非常喜爱:“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接着,他以丰富的想象和真挚的情感,将中国温暖的气候比之母亲的体温,将中国辽阔的土地比之母亲的体魄,将中国的生产力、地下宝藏、未曾利用的天然力比之母亲的乳汁,将中国绵延的海岸线比之母亲的曲线……
  绝对不是靠修辞可以书写出来的,而是对祖国母亲深厚情感
  ⑨ 这是心的回声。是血液的奔涌,激荡着一个13岁少年的心。
  ⑩如果说少年时代,哪一位英雄让我最难以忘怀,是方志敏!从那以后,方志敏留给我抹不掉的记忆。想起他来,眼前总会浮现那张牺牲前他披着棉大衣、拖着沉重脚镣的照片所呈现的威武不屈的形象。为此,我心里一直非常感谢司老师为我们朗诵了《可爱的中国》,在我刚上中学的时候为我推荐了这本我一辈子难忘的好书。
  (1) 仔细阅读第③段,把这四个词①友爱②智慧③欢歌④富裕分别填入对应的位置(只填序号)。
  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D ______
  (2) 文章以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为线索,写了“我”与此书的故事。请完成下列填空。
  听老师背诵《可爱的中国》→ ______ 《可爱的中国》→买到《可爱的中国》→ ______ 《可爱的中国》
  (3) 联系上下文,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大段大段背诵了《可爱的中国》里的段落,气势磅礴,如同高山滚滚落石,先把我们砸晕。
  (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他这一连串热情奔放的排比,绝对不是靠修辞可以书写出来的,而是对祖国母亲深厚情感的情不自禁又无可抑制的流露。(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4) 第⑤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