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00字。《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悟作者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感受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历史责任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个性化解读活动再现诗境,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教学难点:
  掌握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益。”诗词的学习借力吟诵,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眼、口、心、耳并用,炼词磨句,点评释疑,学生自己内心有了对诗词的自我理解,再通过朗诵、绘画、音乐的活动形式诠释诗词,达到内化能力,提升素养的目标。
  四、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诗歌情感相吻合的浓厚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情感。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有关雪的古诗词导入。
  设问:同学们,你知道的写雪的古诗词有哪些呢?它们写出了什么样的雪呢?
  教师可顺势略作点拨: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出了一个脱俗高洁的世界;韩愈笔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雪活泼调皮;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片苍茫风雪弥漫;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化寒冷为温暖,充满生机等。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2.介绍背景
  第一种: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第二种:1936年2月,毛泽东率红军抗日,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3.【文学常识】
  (1)沁园春,词牌名。词,又称为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