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40字。
周总理,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欣赏本诗巧妙的构思: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2.体会诗中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对表达诗人感情所起的作用。
3.理解诗中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及其作用。
4.领会广大人民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与崇敬、爱戴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巧妙的构思;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难点:高山、大海、森林、大地形象的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导入,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全中国人民都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对科教文卫、工农兵商各个领域都给予过具体而及时的指导;他精力过人,在全国各地党委、政府被夺权,公检法被砸烂,军队被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他力撑危局,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他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联合国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致哀。他,就是上世纪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总理。(投影总理头像,放音乐)周总理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光辉照人的形象,赢得海内外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深情,再次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一起欣赏女诗人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简介周总理。
1.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录像。
让学生看《周恩来》录像,了解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
2.老师补充介绍:周总理去世后,联合国总部破格降半旗致哀。这在联合国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其他国家元首逝世,没有人能得到这样的待遇,许多国家的外交官为此忿忿不平,并向联合国总部提出质疑。当面回答质问的是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他只讲了一分钟,便让所有激愤的外交官哑口无言,心悦诚服,接着,还报以热烈的掌声。他是这样回答的:“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降半旗,这个决定是我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富多得不计其数,但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十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要是能够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3.介绍一些有关周总理的事件:
(1)周总理生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世界和平事业所做的丰功伟绩。
①南开上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②长征中的一些故事。
③国共两党谈判。
④万隆会议。
⑤莫斯科会议等。
【边介绍,多媒体边出示下面的文字,同步画外音朗读】
周恩来,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2年和赵世炎(后来是党的前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
1924年秋回国后,曾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长。
1927年3月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上海的情况下,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国共全面分裂后,他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在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
1931年后,历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县城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