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20字。
短歌行 教案
【学习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鉴赏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2.学会简单鉴赏运用用典、比兴、借代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3.结合诗歌内容及诗人所流露出来的人生情感态度正确地评价人物。
【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难点】学会鉴赏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学习指导】
朗诵、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各路英雄在乱世浪潮的千淘万漉中各显神通,留下自己光辉的足迹。毋庸置疑,曹操也是那历史长河之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正值赤壁大战的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此情此景,酒灼心头,抚今追昔,诗兴大发,拿起长矛,慷慨高歌,留下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下面就让我们吟诵着《短歌行》,一起走进那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二、积累整合
1、“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如<<大风歌>>、<<燕歌行>>等,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歌行体的代表作: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2、作者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