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5990字。

  高三一轮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意境说也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它的影响,它的生命力不下于文气说。意境说最初只应用于诗歌,后来波及小说。废名说过:“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所谓“唐人绝句”,就是不着重写人物,写故事,而着重写意境,写印象,写感觉。物我同一,作者的主体意识很强。这就使传统的小说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小说和诗变得难解难分。这种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这种小说的语言也就不能不发生变化。这种语言,可以称之为诗化的小说语言——因为它毕竟和诗还不一样。所谓诗化小说的语言,即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纯散文的语言。这种语言,句与句之间的跨度较大,往往超越了逻辑,超越了合乎一般语法的句式(比如动宾结构)。比如:“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故人往事•收字纸的老人》)如果用逻辑紧严、合乎语法的散文写,也是可以的,但不易产生如此恬淡的意境。
  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同时又充分信赖读者的感受能力,愿意和读者共同完成对某种生活的准确印象,有时作者只是罗列一些事物的表象,单摆浮搁,稍加组织,不置可否,由读者自己去完成画面,注入情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种超越理智,诉诸直觉的语言,已经被现代小说广泛应用。如:“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小西门外。米市,菜市,肉市。柴驮子,炭驮子。马粪。粗细瓷碗,砂锅铁锅。焖鸡米线,烧饵块。金钱片腿,牛干巴。炒菜的油烟,炸辣子的呛人的气味。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钓人的孩子》)这不是作者在语言上耍花招,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的。如果写得文从理顺,全都“成句”,就不忠实了。语言的一个标准是:诉诸直觉,忠于生活。
  文言和白话的界限是不好分的。“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不觉到了济南地界。”是文言,还是白话?只要我们说的是中国话,恐怕就摆脱不了一定的文言的句子。
  中国语言还有一个世界各国语言没有的格式,是对仗。对仗,就是思想上、形象上、色彩上的联属和对比。我们总得承认联属和对比是一项美学法则。这在中国语言里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今天写小说,两句之间不必,也不可能在平仄、虚实上都搞得铢两悉称,但是对比关系不该排斥。比如:“罗汉堂外面,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夏天,一地浓荫。冬天,满阶黄叶。”如果不用对仗,怎样能表达时序的变易,产生需要的意境呢?
  (摘编自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意》)
  材料二: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在具体创作中,怎样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
  首先,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汪曾祺说,语言是思想,语言是文化,语言更是一个生命体。既然是生命体,就要拥有与别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化的小说语言虽然具有某些诗的特质,但和诗的语言并不一样,也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纯散文的语言。
  B. 诗意小说的语言既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又信赖读者的感受能力,它既超越理智诉诸直觉又忠于生活。
  C. 文学语言不能与文学作品随意剥离,它不再是简单的技巧和形式问题,还要与整篇作品进行巧妙的深度融合。
  D. 《红楼梦》之所以被奉为中国文学的一座高峰,是因为曹雪芹在十几年时间里用超凡的才华倾心打造了语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学语言的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 对仗的修辞手法符合美学法则,灵活运用可以增添小说语言的诗意。
  C. 文学语言必须经时间沉淀后,反复修改,否则难以产生独特的魅力。
  D. 文学语言比故事内容更能表现生活的本真,更能把人代入现实中。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B.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
  C.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D.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4. 下面一段文字出自汪曾祺小说《受戒》,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其语言的诗意品格。
  “芦花才吐新稳。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支一支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5. 当下有些作家在写作中不注意修炼语言,过度强调灵感的作用,在语言表达上缺乏一种踏实寻真的情怀。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给这些作家提几条建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红楼梦》之所以被奉为中国文学的一座高峰”错,偷换概念。材料二是“被奉为中国文学语言之集大成者”。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C.“文学语言必须经时间沉淀后,反复修改,否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
  艾伟
  ①第一次到福州,但感觉上一点也不陌生。浙江和福建,山水相连,虽然民风有异,但彼此联系紧密。行走在三坊七巷古老的石板路上,满目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感觉十分江南,园林戏台,茶社书店,千年沉着,宠辱不惊。在一个城市的中心,拥有如此壮观的老建筑群,令人感动。在千城一面的今天,福州因为三坊七巷而被区分出来,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