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760字。

  高二质量检测联合调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与自觉服膺,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秉持的一种坚定信念和强烈信心,是对民族文化怀有的一种深挚情感和浓郁情结。从文化哲学角度看,文化自信有两重含义:一是文化主体应当尊崇本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持有一种敬畏、敬仰、敬重之心,在此基础上,以开放胸襟、包容心态审视和对待一切外来文化,在共存共生中提振民族文化骨气、底气;二是对文化客体而言,中华传统文化既能在演化进程中不断传承赓续,又能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中不被同化和异化。
  文化自信是文艺创作最原初的精神源泉、最基本的精神品格和最根本的精神归宿。文艺作为文化的窗口和结晶,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认知水平和文化创新能力,高度的文化自信可以催生优秀文艺作品,层出不穷的文艺精品更能提升文化自信。尽管我国文艺形成了态势强健的文化表达力、审美表现力和艺术传播力,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下我国文艺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特别是一种超越历史、国家、民族的所谓绝对文艺标准仍然在迷惑一些人,这种文化上的不自信和不自重导致文艺创作在某些范围、某些时段失范失序。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唯物史观,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鲜活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摹写和展示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才能激发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
  在文艺创作中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把个人、民族和时代结合起来,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把尊重历史事实和坚持文艺规律融汇起来,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引领文艺事业走向自强。一是要坚定正确的文艺方向。坚定文化自信,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文艺,而文艺发挥其特殊作用的根本在于坚持正确的方向。二是要坚决掌控中国文艺理论的话语权。“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文艺理论研究只有立足于传统文化,着力激活转化中国古典文论资源,批判性地吸纳西方文论中的积极因子,才能不断净化完善文艺理论生态,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理论与美学话语体系。三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表现为中华文明的精神体系和风格气象,具有启迪思想、温润心灵、砥砺斗志、陶冶人生的功能。文艺工作者只有以各种题材、主题、形式和风格去反映和表现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讲述更精彩的中国故事,才能为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立场。四是要切实打造文艺精品。
  (摘编自刘金祥《文化自信是文艺创作的精神统摄》)
  材料二:
  敦煌石窟艺术是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基础,吸纳并融合了来自印度、中亚、西亚等外来文化艺术的精髓。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定信念与信心以及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情结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B. 文化自信和文艺创作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前者是后者的动力,后者对前者也有提升作用。
  C. 我国文艺理论的建设不能套用西方理论,但西方文化的积极因子对其建设有一定作用。
  D. 在敦煌石窟艺术中,雕塑艺术是重要的艺术形式,中原艺术风格影响了其造像特点。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第一段从文化主体和客体方面阐释了文化自信的两重含义,为下文论证进行张本。
  B. 材料一第二段用当下我国文艺创作中的不良现象指出了文化不自信和不自重导致的后果。
  C. 材料一和材料二均采取总—分—总结构,结构清晰,并且在论证时都采取了例证法和引证法。
  D. 材料二末段指出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改变和融合了外来文化,体现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3. 下列选项,不能支撑“文化自信是文艺创作的精神统摄”观点的一项是(    )
  A. 中国国家话剧院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挖掘传统文化,推出了《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等优秀电视文化节目,赢得人们赞誉。
  B.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
  C.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但不可能发展文学事业,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D. 文艺创作只有对民族文化心存谦恭,秉持信心,才能生发出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认同、审美认同,获得精神高度和美学高度。
  4. 季羡林为什么说“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5. 某市拟举办文艺工作者创作座谈会,假如你是一名与会者,请结合材料一罗列两条发言纲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文化自信和文艺创作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一“高度的文化自信可以催生优秀文艺作品,层出不穷的文艺精品更能提升文化自信”的信息可知,并不是所有的文艺创作都能提升文化自信,只限于“文艺精品”。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结构和方法的能力。
  C.“材料一和材料二均采取总一分一总结构”分析不当。材料一中,先阐释文化自信的内涵,再论证文化自信的作用,最后提出如何在文艺创作中坚定文化自信,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我家是荒凉的。一进大门,靠着大门洞子的东壁是三间破房子,靠着大门洞子的西壁仍是三间破房子。再加上一个大门洞,看起来是七间连着串,外表上似乎是很威武的,房子都很高大,架着很粗的木头的房架。都一律是瓦房盖,房脊上还有透窿的用瓦做的花,迎着太阳看去,是很好看的。房脊的两梢上,一边有一个鸽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