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250字。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语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语言上看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他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一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一处住在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走出乡土是一个“松绑式”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国社会从鸦片战争开始,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启了走出乡土之路。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变迁更为快速明显。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很多的人从土地上挣脱出来了,大部分原来在土地上耕种的农村人口来到了城市,从事不同于种地的行业。同时,市场经济让物品流动自由起来。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土社会中靠农业为生的人,因为受土地的限制,基本的样态是世代定居。
B. 费孝通认为在乡土社会中人的流动性差,人与人之间彼此孤立,存在隔膜。
C. 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让更多人脱离土地,冲击了农耕文明的社会结构基础。
D. 大重组时代,知识阶层地理分布、财富分布更为集中,区域之间的差别加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北农村几百年来都是那几个姓,是因为在乡村中家族和宗族势力的影响巨大。
B. 在乡土社会,人口数量的增加、土地承载能力有限,导致乡村人口不可能固定。
C. 如果美国像中国一样,选择压缩式转型,社会转型就不会花费一个世纪的时间。
D. 只有让传统文化观念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基础性作用,才能消除现代人的焦虑。
3.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二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乡村里的精英以身作则,以自身行为和道德风范形成“权威”并影响村落,呈现出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号召力。
B. 当今社会,村庄概念已经冲破地理上的村域范围,村里人有多少打工的地方,村庄的虚拟空间就会延伸到多少地方。
C. 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农业生产场地成了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农业生产环境成了人们享受生活的理想地。
D. 有人说,今天的农村属于典型的“后喻文化”时代,文化传播由后辈向前辈传播,年轻人正在发挥着主导作用。
4. 请简要概括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 有人认为:“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人与人之间彼此孤立,存在隔膜”错误。从原文“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一处住在的集团为单位的”来看,应是村落之间的孤立与隔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是因为在乡村中家族和宗族势力的影响巨大”无中生
(二)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八月乡村荷意多
罗光成
八月的四连村,我见到了如此打动我心的荷。
气场与气质,形象与精神,是四连的荷展示给世界的关键词,让人在盛夏的江南大地上,能够心神静然,流连忘返,荡漾诗心,遥作分享。四连的荷,与我们内心深处的人性之美,相互映照。
水,是荷的原乡,更是荷的舞台,择水而生的天下之荷,在千万年与水的心融神会中,早已出脱成一方水土的最美代言。可我在想,天下有荷的河汊湖塘,比之四连大而阔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